刘建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经验介绍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粘膜变薄,上皮和腺体萎缩,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具有约 3-5%的癌变发生率。萎缩性胃炎治疗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疗效不理想。中医将其归属于“痞满”、“胃脘痛”、“嘈杂”、“吐酸”等病范畴,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刘建平教授行医三十余载,擅长胃肠病特别是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有幸师从刘教授,聆听教诲,感触颇深。

  1.辨证着眼整体,兼虚实,重舌脉

  刘教授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胃,与脾、肝相关,涉及肾,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脾虚肝郁为本,脾虚则运化失权,水谷不化精微,反生湿滞,肝郁则气机不畅而生气滞,滞则不通,郁而化热,湿热胶着于胃络,胃络失养而发病,遂总结其病机为脾虚肝郁,湿热蕴结。

  中医辩证的依据为望闻问切,导师独钟舌脉。舌为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舌质和舌苔结合能够快速、准确的判断病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典型舌像以舌色暗红,苔黄腻多见,又以脾虚、肝郁、湿热瘀程度和侧重的不同而区别。脾虚为主者,舌体胖大有齿痕,质淡暗,苔薄黄腻;肝郁侧重者,舌暗红,苔黄腻或薄黄腻;湿邪为主者,舌苔满布,厚腻,或黄腻,或黄白相间;热盛者,舌暗红,苔黄厚,干燥;瘀滞明显者可见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黄腻。寸口为脉之大会,脏腑之盛衰,营卫气血之盈亏,均可从脉象上反映出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弦细滑脉最常见,右关脉滑尤为突出。弦滑、滑数、弦细滑、细滑、沉弦滑临床多见。湿热盛,以实症为主者,可见弦滑、或弦滑数脉。病程久,脾肾亏虚者,可见细滑、沉细滑脉。

  2.用药平和,标本兼顾,从现代医学取长补短

  常选药性温和,口感较好且不伤脾胃之药以治之,使病人能够接受长期治疗。少用辛热温运脾阳,少用苦寒健胃,中病即止,故平淡之品常收奇效。常用茯苓、白术相伍,法四君子健脾益气之功;肝体阴而用阳,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柴胡、黄芩疏肝解郁,疏肝为治其症,而养血则为固其本;石菖蒲、郁金配合,通过解郁开窍缓解胀满、堵闷等症;茵陈、瓜蒌、黄连清肝胃湿热;麦冬、五味子养阴和胃生津;内金健胃消食,三七既化瘀又通脉。

  辨证论治是中医精髓所在,胃镜、病理是本病诊断标准,两者综合运用,在个体化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如胃黏膜呈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活动期表现,方药中加入蒲公英、苦参、连翘等清热解毒之品效果显著,特别是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若黏液分泌量少,多为阴液亏虚,加沙参、麦冬、乌梅、白芍等以养阴生津。病理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多属湿、热、淤血胶着阻滞胃络,加以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莪术等以解毒散结,病情较重者,常加以蜈蚣、全蝎等虫类药物,以血肉有情之品活血通络,同时现代药理也证实这些药物具有抗癌功效。

  3.重疏导,倍调护

  百病皆生于气,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中度以上肠化生,甚至异型增生者,为癌前病变,患者多有思想负担,故导师在临证用药同时,每每悉心开导告知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的机率低。传授患者科学的理念,坚定其治疗信念;治疗过程要规范、系统、足疗程,不能因一时症状的缓解或暂时无效而终止治疗。要求坚持服药物 3 个月为 1 个疗程,定期复查胃镜,同时在正确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情志饮食调护。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饥饱失常、生活无规律、不良饮食嗜好等均可损伤脾胃,因此注重饮食调养对与疾病康复十分重要。每每叮嘱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做到饮食有时有节,慎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限酒,劳逸结合。日常可食百合、莲子、山药、薏苡仁等养胃健脾之品。

  4.病案举例

  张某,女,58 岁, 2019 年 8 月 26 日初诊。主诉:胃脘胀满疼痛 1 年余,加重伴反酸 7 天。现胃脘胀满疼痛,伴反酸、嘈杂不适、嗳气、失眠、神疲乏力,口中异味,不欲饮食,大便粘腻, 2-3 日 1 行,舌体胖大,有齿痕,色暗红,苔黄腻,脉弦滑。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病理示“黏膜重度炎症伴中度肠上皮化生”。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脾虚肝郁、湿热蕴结症; 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治以健脾疏肝、清热化湿。处方: 茯苓 15g,炒白术 12g,茵陈 15g,内 金 15g,百合 20g,乌药 12g,菖蒲 20g,郁金 12g,柴胡 12g,黄芩 9g,公英 20g,三七粉(冲) 2g,元胡 15g,川芎 9g,白芍 20g,合欢皮 20g,香附 15g,当归 12g,甘草 6g。7 剂,每日 1 剂,水煎取汁 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二诊时患者胃脘疼痛减轻,失眠、乏力明显减轻,食欲好转,仍有胀满,于初诊方基础上加枳实、木香以行气消胀,再服 7 剂。三诊时患者胃脘不适明显缓解,饱食后胀满,加麦芽 20g,后随症加减,守方 3 月后逐渐停药。2019 年 12 月饮食不慎加之情绪波动后症状有所反复,复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示:灶性肠上皮化生。患者信心大增,继续随症加减服药 3 月,于 2020 年 3 月复查电子胃镜示: 慢性浅表性胃炎。嘱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劳逸结合,放松身心,可逐渐停药。

  5.案语

  此病例西医胃镜及病理诊断明确,中医辨证为脾虚肝郁、湿热蕴结,本虚标实。患者中年女性,平素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性格内向,加之不注重日常调护,久之出现脾虚肝郁,水湿不化,日久化热,湿热互结,蕴阻中焦,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不降而出现胀满疼痛、嗳气等症。方中茯苓、炒白术健脾化湿为君;当归、白芍、百合、乌药养血柔肝,柴胡、黄芩、合欢皮、川芎、香附、菖蒲、郁金疏肝理气共为臣药;公英、茵陈清热解毒,内金健胃消食兼能活血,三七粉、元胡活血通络止痛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二诊时,患者胃脘痛及失眠、乏力等症得减,仍胀满,加枳实、木香以通降胃气;三诊时患者诸症息减,饱食后胀满,加麦芽以健胃消食,后守法随证加减,萎缩肠化得以恢复。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虽难治,但可治,应给患者足够信心。

  作者简介:

  任杰(1986.08-),男,汉族,河北省唐山人,硕士学历,河北省中医院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脾胃病方向。

  通讯作者:

  刘建平(1963.10-),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人,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脾胃病治疗。

  【基金项目】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编号: 201802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