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的重点, 因为对于语言规则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 是任何一种语言能力习得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 语法教学又是英语教学的难点, 尤其是在重视听说和运用的当下, 语法知识相对枯燥、晦涩、抽象、复杂, 不容易讲, 也不容易学。基于一定的语境开展语法教学, 无声渗透语法知识、语言规律, 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与背景中感知、体验和练习语法, 进而提升英语素养, 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有效措施。
一、在生活语境中巧妙渗透
知识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应用于生活。知识与生活从来都是密切关联, 相互影响的。对于初中生而言, 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是他们生活的主要部分, 也是他们最熟悉、也最容易接受的场景与语境。我们在教学中, 可将特定的语法知识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巧妙勾连, 生成生活语境。
九年级的学生毕业在即, 毕业典礼的内容和形式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因此, 教宾语从句的时候, 我运用了“学校将要举行毕业典礼” 这个语境, 由简单句引入: “There will be a school leavers’party in our school. Our headmaster Mr. Luo will sing a song for us.” 学生笑了, 反复问我: “校长真的要为我们高歌一曲? ” 我接着问: “是谁告诉你们这些消息?” 他们回答: “Miss Yang.” 我就引出了“Miss Yang tells us that Mr. Luo will sing a song for us.” 这就是由that 引导的宾语从句,接下来我继续引入由if/ whether 以及特殊疑问词引导的宾语从句, 并悄悄植入陈述句语序和时态的变化。学生们一直在期待与探索中感悟语法知识, 并学会了归纳内化。一节课下来, 学生自信满满。下课了, 我问了一位平时成绩一般的学生: “这节课你听懂了吗?” 他回答: “老师, 这节课我听得特别明白,原来宾语从句那么简单!”
二、在故事语境中艺术融入
新鲜、有创意、合潮流的内容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枯燥、晦涩的学习是他们不感兴趣, 甚至是抵触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我们渴求学习文化知识进而改变世界的内在动力, 因此, 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与载体, 想方设法将语法知识变成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就变得至关重要。故事语境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它能够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故事, 创设一个完整的学习语境,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故事情节, 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更加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特定的语法知识。
教授“What would you do?” 虚拟语气时, 正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时, 学生们非常喜欢哪吒的魔童形象新定位, 课余热议不止。为此, 我将虚拟语气与电影联系起来: “假设你是哪吒, what would you do?” 通过故事背景的巧妙关联和角色的代入感悟, 成功创设了一个学生们感兴趣的故事语境,并将重点学习的语法知识艺术融入其中, 让学生对虚拟语气的语法结构和不同用法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三、在游戏语境中完美融合
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不足的情况下, 语法知识的练习与运用受到非常大的局限。初中生喜好新鲜事物, 爱好做游戏, 如果将一些语法知识的学习与练习融合到游戏中,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比如教学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 我将代表不同主语和动作的单词分别写在一张张卡片上, 如Mike, sing a song, play football. 我将一张卡片交给某位学生, 由他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 “What is Mike doing? Guess!” 其他学生轮流回答: “ Is he playing football/ playing piano?” 如果学生猜错了, 提问者说: “No, he isn’t.” 要是对了就说: “Yes, he is.” 这时, 我再给猜对的学生另一张卡片继续做游戏。简单的游戏, 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语法知识本身是枯燥的, 用一个个独立的短句来教语法,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将他们置身于精心创设的完整的语境中, 给他们探索理解的空间, 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法知识,有助于灵活应对篇章型语法知识的考查。当然,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 在创设语境时, 要考虑语境是否为学生熟悉或接受, 不能脱离他们的认知与生活的实际; 又要考虑语法知识与对应场景的巧妙融合, 不能生拉硬扯。唯其如此, 才能创设出真正为学生接受, 又适合学习的语境,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切实提升。
责任编辑魏文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