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体报道, 5 月26 日, 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鸡娃” 现象,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表示, 不赞同家长逼迫未成年人参加有关培训机构学习的行为;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在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 近两万名未成年人提出的意见, 绝大多数都关于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 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 学校应当与监护人互相配合, 合理安排未成年学生的学习时间。
“不当家不知油米贵” 是一句老话。在孩子教育问题上, 似乎可以模造个句子: “不是家长不知培训多重要。” 现在, 在校学生, 尤其是参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未成年学生, 几乎没有不参加校外培训班培训的。这话也许有失偏颇, 却反映了未成年学生学习负担之重是普遍现象。从家长角度看, “不赞同家长逼迫未成年人参加有关培训机构学习的行为”, 为学生减负, 保障其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 自然如风过耳。
逼迫孩子参加培训机构学习, 未必是家长心甘情愿的。一方面, 如果能够杜绝学校教师一边稳稳当当地捧着学校教师工作的饭碗, 一边又在自己家里或校外辅导机构辅导学生捞外快, 如果学校教育能够让家长和学生省心, 至少有一半的家长不会让孩子参加校外培训;另一方面, 对校外培训监管乏力, 对校外培训质量缺乏有说服力的评价, 也是校外培训成风的问题。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是阶层群体实现向上流动梦想的途径。这样的信息认知和普及, 引发了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培养, 这也是校外培训日渐繁茂的基础。由此理解“再穷不能穷教育”,就知道劝阻家长不要送孩子参加培训机构学习, 能有多大效果了。
教育问题不仅是某个方面的问题,即不是学校问题, 也不是个人、家长或社会问题。但办好高质量学校教育, 一定是需要重点关注、综合发力的话题。以办好高质量学校教育为主, 以校外校训机构监管等为辅, 理清教育层面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才有希望减轻未成年学生的负担, 让他们不总是单一地围绕课本和作业转, 使这个年龄的孩子失掉应有的乐趣。
校外培训机构所以红红火火, 固然与他们能说会“吹” 有关, 但能让学生提高成绩, 仍是硬道理。学校教育应该吸收来自方方面面的教育人才, 不论他们是什么性质、什么文凭、来自什么地方。教师综合素质高, 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才得到一致认可, 家长才不会花血汗钱, 带孩子频繁参加各类校外培训。
好的学校和好的教育政策, 包括学校环境、设施, 也包括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 包括教师聘用与晋升规定、学生考试规定、各类各级学校招生政策等。办高质量的学校, 要抓平衡、讲公平、补短板, 重视教师的合理流动。好的教育政策, 与执行力是相伴而行的。有的教育政策很好, 到了基层学校就变样了。重视出台新的教育政策,忽略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 再好的教育政策也只是形式。
把学校教育办好, 以高质量学校教育实现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当共同不懈努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