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核心素养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主体,合作,探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03 15:30
摘要:教育的内涵是在于发现人的价值,挖掘其潜能,发挥其个性。随着社会化节奏的高速发展,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在全面发展中逐步发挥出其核心的地位。因此,随着学校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核心素养,从而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数学核心素养是整个数学学科的精髓,它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要素。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既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与提高。现就如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核心素养,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生动有趣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我在教学《分数意义》时,我课件出示全班同学的广播操比赛图片,让同学们设想一下我们全班学生能否看作单位“1”呢?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又是多少名同学?这种启发式的设问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的主动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再例如,我在教学《互质数》这节课中,在全课总结之前,我请出成绩一般、性格很内向的王强同学,这时全班的同学看看老师又看看王强同学,心中很是纳闷,老师这是在干什么呢?我笑着问:“王强,你的学号是多少啊?”他低着头弱弱回答:“7”。然后我又问:“现在就请和王强同学学号7 是互质的同学站起来”。这时全班同学才惊奇的反应过来,随即进行认真的思考,而王强同学也因为老师请他作为教学中的例子而倍感自豪,对发言错误的同学,能主动指出错误的原因。这样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了获取新知识的满足感,使其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新旧知识的平稳过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的系统性很强,因为前面所学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而后面学习的内容又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提高和发展。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启发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教学技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在复习旧知识的时候有的放矢的渗透新知,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这样新旧知识就平稳过渡了,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比如,我在执教《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教学时,我先出示一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计算后并说说计算过程,以及为什么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呢?以此来强调说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因为分数单位相同,只需要将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的个数进行加减。之后,我课件出示两个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目,问:“同学们,这道题能不能把分子直接相加减?为什么?”这样的教学设计意图,就是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进行铺垫。从而可以使学生很轻松的踏上新知识的台阶,使其感受到掌握新知识并非高不可攀的,而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续。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能顺利的学会新知识而感到高兴,为今后的学习产生自信心。
三、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还学生自由的探索空间。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如果改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场”不但可以促使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数学思维的发展得到质的飞跃。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以生为本,根据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问题,对所设置的探究问题,考虑到全体,由简到繁,适时拓展。同时分清角色,力求突出孩子们的主体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自由的探索空间。
例如,我在教学《稍复杂的数字排列》时,在教学中我打破常规,让他们自己课堂预习,提出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任其讨论,让他们产生认知冲突,我再适时的引导,必要时让他们进行小组辩论。在教学“连线法”时,突出要求用怎样的算式表达,一下子把问题的难度加大。随即孩子们就主动的动手、动脑探索,我在巡视的过程中适时的说“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们会和刚刚学的“十位固定法”和“个位固定法”对比,发现此路不通。这样孩子们一定会在多种的思维碰撞中得出结果,就水到渠成了。
四、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是师生信息双向传递的控制系统。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反馈原理,可以及时的调节教学过程。
在旧知识复习中,我采用提问、请学生上讲台板演和学生演示等手段,积极为新课做好铺垫。在新课结束后,我会出示多样化的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练习题,让孩子们根据所学知识独立探究,并让其叙述探究的过程,从而来培养学生的钻研进取精神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所以,我在练习的教学中,开展各种竞赛,采用“抢答”、“看谁的眼力好”、“打擂台”、“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谁最牛”等等形式,运用这些形式极大限度的激发了全体同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竞争意识有机的渗透到教学之中,从而来激励学生去思考。
总之, 教育的内涵是在于发现人的价值,挖掘其潜能,发挥其个性。而每一个学生既是活生生的主体,又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我们就应该立足于优化课堂教学,精心设计出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让每名学生发挥出聪明才智,使其动起手来,提出自己的观点。让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这样不仅可以使每个学生的主体精神能够得到培养,同时还可以让他们思维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关注学生,时刻注意学法指导,要给孩子们预留空间让他们去遐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他们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