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效性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对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08 11:24
摘要:初中教学阶段,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要把信息技术能力视为关键视角,让课堂教学拥有明确的方向。教师紧紧把握核心素养培养内容,将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全面体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落实融入合理的学习空间中,把握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点,不断的给予学生学习进步之下,更好落实所学习知识体系,让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搭建更加完善。同时,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培养实际内涵入手,将学生的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稳定落实。
前言:教师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实际情况,让学生认真参与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感悟所学习知识的价值和实际力量。教师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交流的机会,给予学生深刻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探讨空间,打造符合学生全面进步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更好带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发展和进步。教师关注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所涌现的不足,以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效性为基础,更好带动学生提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感悟学习的精彩。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搭建的过程中,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并没有给予学生学习地位的关注和重视。教师教学思想落实,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难以有效落实目标。同时,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有效研究学习难点和不足,影响了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效果和质量。第二,教师创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制定课堂教学形式时候方法比较单一,并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形式十分枯燥,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习内容关注,这让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学习陷入一定困境之中[1]。第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失去了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准确理解,未能提高信息学习能力,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教师要搭建合理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以核心素养作为重要视角,为学生带来属于自己良好学习空间的背景下,实现信息技术学习进步和发展。
二、聚焦核心素养,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搭建合作学习模式,提升信息意识
教师搭建完善的合作学习模式和体系,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拥有较强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模式,把学生有效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学生小组内部可以针对信息技术知识开展探讨,扎实的掌握电脑技能,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开展信息技术知识处理的情况下,也会在相互分享过程中,全面解决学习难点。
教师实际开展“使用选项卡控件”教学的时候,将学生合理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部针对“1.选项卡控件使用方法。2.了解多窗体程序设计方法。3.掌握窗体的Hide 方法和Show 方法。”内容开展探究,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工程中把握各项功能,做好信息判断和处理,以此提升信息素养和意识。
(二)创设任务驱动体系,培养计算思维
教师为了有效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需要搭建十分明确的学习任务模式,让学生拥有活跃的计算思维。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让学生加强数据整理和分析,把握信息资源的情况下,根据学习内容有效阐释和理解。教师以任务驱动为根基,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获得清晰方向,提升思维能力的情况下,更好的落实学习任务有效完成。
教师开展“制作电子表格”单元教学过程中,在“建立电子表格,输入数据”环节当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对电子表格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比如,教师让学生处理班级同学英语、数学和语文的学习成绩,并开展统计,把不同阶段分数的学生归结在一起。这样,让学生拥有参与操作的机会,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究和理解,学生在任务驱动学习模式下,也会借助电子表格学习内容形成较强的计算思维[2]。
(三)优化学习体验,开展数字化学习创新
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合理的信息技术学习体验,让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得以提升。通常情况下,把握数字化资源和实际工具,做好学习资源和过程的有效管理。将具体问题作为主要切入点,让学生创作实际作品。教师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创新应用,形成数字化学习创新素养。
教师针对“制作网站”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站点的意思,并学会建立站点和删除站点。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简单建立网页的方法,通过排版、文字编辑和图片形式进行完善。由此,教师让学生进行作品创设,借助数字化网络体系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制作出十分新颖和生动的网站。这样,让学生自身的数字化学习效果得以提升,也会在完善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3]。
(四)进行学习分享,形成信息社会责任
教师在引导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更好的落实知识学习和研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把信息技术学习的心得有效展现出来。比如,针对“让机器人动起来”的主题内容,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列举生活案例,让学生明白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空间中都应该遵守规范准则。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也会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以此形成较强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发对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认识,由此让学生更好运用信息资源,掌握信息技术。学生明确自身责任,有效运用网络,加强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最终形成正确的学习感悟。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教师作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关键引导者,不仅要带动学生认真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努力,为打造优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体系提供准备和支撑。教师为学生带来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体系和模式,让学生沉浸于信息技术学习体验当中,拥有真实学习感受的情况下更好落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于此,今后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的时候要做好教学方案的规划,将核心素养作为关键视角,带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国云.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9(12):132.
[2].会用、善用、用好信息技术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访广东实验中学胡正勇老师[J]. 教育信息技术,2019(11):13-15.
[3]居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