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斌享有“中国汽车工业之父”的盛誉。1953 年7 月,是他把第一锨黑土抛向一汽建设奠基石,并接受了生产红旗轿车的任务;1964 年,他又奉命到武当山,主持创建了二汽……
1949 年12 月,毛主席第一次访苏时,在火车上接见了时任哈尔滨市市长的饶斌。上世纪50 年代初,饶斌被降职,恰好当时要筹建第一汽车制造厂,饶斌自告奋勇去担任厂长。中央在讨论人选时,毛主席想起在哈尔滨见过高大英武的饶斌,问:“是那个当市长的白面书生吗?他够厉害吗?”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毛主席点点头,中央正式任命饶斌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兴建,是毛主席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亲自商定的。当时的机械工业部对能否在三年内建成感到疑虑,而苏联专家则要求一定要如期完成,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此事,决定全国都来支持一汽建设。1953 年6 月9 日,毛主席签发《中共中央关于三年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指示》,这天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祥日。
有全国人民的支援,壮志满怀的饶斌全身心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建设热潮之中,他不仅是汽车厂长,还是建筑公司经理,工作强度很大,以至于回到家常常饭菜没端上桌,人已酣然入梦。为了掌握汽车工业制造技术和建筑技术,他虚心向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工人求教,成为能够推车送浆、操作机床、摘掉不懂汽车工业“白帽子”的领导干部。
1956 年7 月14 日,一汽总装线上开出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载货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0 年1 月,饶斌奉调北京,担任机械部副部长兼汽车轴承局局长。1963 年,他被下放到南京汽车制造厂,出行没有小轿车,走路或骑自行车,吃饭排队,看病付药费,这让他感觉“回到了群众中”。
1964 年,中国经济形势好转,毛主席说:“建设第二汽车厂是时候了。”筹建二汽的工作又落到饶斌头上。项目选址确定在湖北十堰。在一汽,他工作了7 年,而在二汽,工作了16 年。
二汽建成投产后,饶斌调回北京,担任机械部部长。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同意引进汽车合资项目,饶斌建议由上海承担。在一些国家拒绝合作的同时,美国通用、福特和德国大众都表示了浓厚兴趣,经过60 多轮谈判,基本上确定与德国合作15 万辆的项目,因为只有他们愿意提供1982 年投产的桑塔纳新车。
不料,中国代表团一行赴德国考察时,德国大众内部却出现分歧,负责财务的总裁认为这样大的项目花钱多、利润少,而且外汇难以平衡,于是派人到北京打退堂鼓。饶斌在与德方谈判时建议,将15 万的规模压缩为3 万,主张走少投资、快见效、滚雪球发展的思路,这个建议获得大众公司高层首肯。
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成立后,饶斌担任董事长。他全身心投入到治理“散乱差”的中国汽车工业,改变“缺重少轻,轿车几乎是空白”的局面。然而,一次强力“地震”突然袭来。
1984 年8 月11 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北戴河召开会议,听取一汽汇报,把不知情的饶斌和李刚叫去旁听。一汽、二汽自立门户,饶斌和李刚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然而,更大的意外是:生产了25 年的红旗轿车被勒令停产。
今天人们说到第一代红旗轿车,往往先说它的造型怎么合乎民族风格,然后就说红旗是用榔头敲打出来的,两句话一褒一贬。亲身参与红旗轿车发动机开发的李刚说,V8 发动机才是第一代红旗的技术亮点,在上世纪 50 年代堪称一流技术,除了美国顶级豪华轿车采用外,苏联也用在领导人乘坐的海鸥轿车上。德国、日本采用V8 发动机则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停产红旗,改乘进口车,未经论证,就这么定了。这个重创,对中国汽车工业、对中汽公司,尤其对红旗轿车的开发者饶斌和李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
1987 年7 月15 日,饶斌回到一汽参加解放牌卡车出车30 年纪念大会。会上,他突然激动地讲起了轿车:“我老了,不能和大家一起投身第三次创业。但是,我愿意躺在地上,化作一座桥,让大家踩着我的身躯走过,齐心协力把轿车造出来,去实现我们中国几代汽车人的轿车梦!”说完潸然泪下。十几天后,饶斌病倒在上海。 8 月29 日,饶斌在上海逝世,享年74 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