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如何有效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促进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获得全面发展, 是新课改背景下, 音乐教师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 教师逐渐开始转变教学理念, 调整教学方式。当然, 在这一过程中, 不免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因为长时间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部分教师在教学时难以转变思维; 有些则是过于追求娱乐、趣味性教学, 忽视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 学生音乐素养难以得到有效培养。除此之外, 学生之间因为家庭条件不同, 音乐基础出现差异, 在课堂学习时表现略有不同。这也是目前无法促进全体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周荣春, 2021)。

  基于此, 笔者探究了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构建与实施策略。

  一、结合学生兴趣, 引入流行元素

  流行音乐是学生接触最为广泛的一种音乐, 也是最受学生喜爱的一种音乐。尤其随着网络的普及, 学生对流行音乐的了解也越来越丰富。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 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将流行音乐与教材内容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课堂探索的积极性(郭炎孙, 2021)。

  以《学吹竖笛》为例, 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指法和气息相关技巧之后, 教师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利用竖笛练习一些传统音乐, 而是引入了流行音乐, 让学生尝试演奏出来, 比如《青花瓷》。因为是经常接触的音乐类型, 而且学生能够欣赏得了《青花瓷》的节奏与韵律, 因此练习时积极性比较高, 练习效率也大大提升。当学生掌握了如何利用竖笛演奏这首歌曲之后, 还获得了成就感, 进而形成了良性循环。有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启发, 积极主动地寻找其它熟悉的流行音乐进行演奏练习。在这样的方式下, 学生对竖笛指法的掌握会更加熟练, 气息也会更加稳定, 最终有利于音乐演奏水平的提升。

  二、营造宽松氛围, 激发创新思维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但有时会因为缺乏自信不敢大胆表达。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 就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 组织创编活动,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 《静夜思》这首歌曲是从古诗改编而来, 学生对这首诗非常熟悉。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类似的古诗进行音乐创编, 或对《静夜思》进行再次创编。有的学生认为《静夜思》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因此在创编时可以表现得悲伤一点; 有的则认为《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 李白本身就是比较乐观的诗人, 因此在创编时可以乐观一点。面对学生的争辩, 教师没有制止, 而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看看哪种方式更好。面对教师的鼓励, 学生树立了自信, 在创编中更加积极。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创造, 最终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设计音乐游戏, 感知音乐魅力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 还可以通过设计音乐游戏,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感知音乐的魅力, 爱上音乐。

  例如, 在学习《对花》这首音乐时, 学生需要听辨音色、力度等的变化。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 给学生发放了不同乐器的卡片, 有双簧管、长笛、短笛、小提琴等等; 音乐会随机播放, 可能从开始播放, 也可能从中间播放; 当音乐停止时, 学生需要出示对应音色的卡片; 如果学生出示的卡片不正确, 则要分析音乐中的力度变化; 如果学生出示的卡片正确, 则可以累积一分, 最后看看谁的分数最高。游戏教学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认真地听辨音乐呈现的音色和力度。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仅对各种乐器的音色有了深刻的了解, 还能感受不同音色在音乐情感、内容表达方面的神奇之处。在这样的方式中, 学生体验了音乐的魅力, 也会不知不觉地爱上音乐。教师通过设计游戏, 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 深入了解音乐, 最终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创设生活情境, 增强学生体验

  巴金曾经说过: “艺术源于生活。” 音乐更是如此, 同时, 音乐还传递着创作者的生活经历。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 创设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应用生活经验进行品味, 可以使学生增强体验,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 在学习《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曲时,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蕴含的爱国之情, 教师先搜集了周边地区在二十年前的照片, 然后拍摄了现在环境的照片, 录制成视频, 在课堂播放。借助信息技术, 学生穿越时空, 看到了身边二十年来的变化, 感受了祖国强大的力量, 意识到如今繁华、和平、稳定的幸福生活, 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强大的祖国。教师创设生活情境, 调动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激发对音乐的爱, 最终提高了课堂学习质量。

  五、挖掘音乐文化, 促进文化传承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 还可以鼓励学生挖掘音乐文化, 打开眼界, 同时促进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

  例如, 在学习《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曲之前, 教师就布置了任务, 要求学生借助网络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相关资料。经过搜索, 学生对本首歌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 这是一首思念亲人的歌, 因为是在中秋节, 所以这种思念更加深刻。在课堂教学时, 学生再次聆听, 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另外, 有的学生了解到这首歌的原唱是邓丽君, 还特意搜集了她的作品聆听, 通过音乐感受唐宋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的风范。而受到优秀音乐文化的熏陶, 学生也更加主动地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 并利用海报等进行创作宣传。教师鼓励学生挖掘音乐文化, 使学生通过亲身了解感受音乐的魅力, 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促进了音乐素养的发展, 最终达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注: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1 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情趣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号: 2021ZQJK035) 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魏文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