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评估视角下的校本构建策略
-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传统,评价,构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01 20:33
如何促成学生深度学习? 如何优化评价策略助力学生自主学习、本真发展? 东莞市长安镇第二小学(以下简称 “长安二小”) 开展了“学本评估视角下的课程改进研究” 课题的研究,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 力图让“核心素养” 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中真正落地。
一、学本评估的校本构建
针对传统评价的种种问题, 学本评估应时而生。学本评估是建立在对传统评价的批判与改造上, 弥补终结性评价的不足、吸取了形成性评价的优势, 对学习化评估、学习性评估和学习段评估三种新型评估的整合生成的评估体系。作为全球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新风向, 学本评估被各国、各地区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基于对传统评估弊端的分析、对学本评估的学习研究, 长安二小“学本评估视角下的课程改进研究” 的整体思路是: 以“促学优教” 为核心目标, 围绕课程改革的理念, 破除传统课程中不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因素, 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打造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学本课堂。促学, 即促课前自学成习惯、促课堂深度思维介入、促课后学伴互动学习成习惯等。优教, 即根据实践+思考来充分展示学习性评估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学本评估的三大策略
学本评估是一种新型的整体性评估方法论, 结合长安二小“真课堂” 的教学改革经验, 课题组基本探索出了学习化、学习性、学习段评估三种形式的评估策略。
(一) 学习性评估
学习性评估是将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嵌入整个教学过程, 主要聚焦于每位学生“现在哪” “要去哪” 和“如何更好地到达那” 这三大问题展开, 在教学互动中及时评价, 为学生提供反馈意见并改进教学, 使评估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而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习进而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 明晰教学目标, 形成评估标准
教师可以依据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目标陈述教学目标,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或根据目标分类学的指导进行设计, 结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分类表, 对目标进行分类。以小学数学为例, 可将小学数学划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板块内容, 其中“数与代数” 板块的教学目标可以按学段进一步细分学段目标。
2. 优选教学策略, 促进深度学习
运用具体的策略, 引导学生把目标的达成内化为学习的标准, 增强学习动力, 促进深度学习, 形成反思性学习习惯。策略有小组合作、游戏法、思维导图等。深度学习既需要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以自然的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 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加强理解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3. 搜集学习证据, 开展循证反思
教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困难, 引导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对重点和难点的解释、对问题的自我反思等。即时贴、学习日志是不错的小工具。课堂上即时贴可以记录学生课堂学习的基本情况。课堂上学生可以就各自的即时贴内容进行讨论, 课后学生可以将即时贴进行整理, 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日志。教师可以以学习日志为载体与学生开展对话, 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 利用学习日志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4. 进行有效反馈, 持续优化学习
有效反馈是指运用评估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目标的差距等反馈信息, 并且充分熟悉课本知识与多种教学方法, 能及时调整个人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才能体现评估促后续的“优教” 功能。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等方式, 使学生获得知识及学习方法,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 在不干预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又能让学生不掉队, 保持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二) 学习化评估
学习化评估旨在促使学习和评估一体化, 鼓励学生作为评估者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调整学习步调, 并运用反馈信息,提升学生自我评估和反馈的意识与能力, 并强化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逐渐学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积极开展自我监控和调节, 成长为优秀的自我评估者。
1. 剖析自我状态, 设定个性目标
学习化评估提倡学生成为自我学习的评估者, 学生需要高度关注和优化自我系统, 从而由“要我学” 转向“我要学”。首先是自我状态检测, 通过 “自我学习状态监测表”, 让学生剖析自己的学习状态, 明确自己对学习任务的掌握程度和喜恶情况, 方便与后期的学习成效进行对照。接着,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制订学习目标。
2. 选择学习策略, 了解学习进展
学生除了学会自主设定学习目标之外, 还要学会时刻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进行自我监控与调节, 保障自主学习质量。教师可引导学生绘制学习进展图来反映个人学情, 以形象的方式反映目标达成的过程。
3. 监控学习过程, 调整学习步调
教师可以开发一些学习工具, 帮助学生学会将学习与评估融合, 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调节。例如, 教师向学生提供作业完成流程单, 让学生借助流程单自主完成学习活动的准备、开展、评价和反思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评估能力, 在评估活动中加强对薄弱项的认识, 从而有效避免出错以提升学习成效。在教师提供的通用式流程单的基础上, 学生可以进一步开发出适用于其他学习活动的个性化流程单。
4. 运用反馈信息, 学会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自我的学习状态, 制定个性化目标,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关注自己的学习进程, 再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和家长评价进行反馈。多元评价反馈让学生更全面地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计划, 如: 我要学什么? 我现在是怎么学习的? 我如何学得更好? 我如何保持学习的动力?
最后, 让学生自己设计改进方案。让学生在“学习” 与“反馈” 的交互中获得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自信地向学习的本质漫溯, 向思维的更深处推进。
(三) 学习段评估
学习段评估是指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阶段后, 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搜集和分析学生学习结果, 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终结性评估不同的是, 学习段评估更注重对评估结果的解释和运用,强调发挥评估活动对下一阶段学习的反馈作用, 将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效准确地反馈给教师、学生及学校等, 以改进教学, 确保课程质量。
1. 利用学习段评估测试数据了解学生学习水平。
2. 以多样化的学段化评估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 通过学习性、学习化、学习段的评估方式, 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让“深度学习” 和“核心素养” 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中真正落地。
注: 本文系东莞市名校长专项课题 “学本评估视角下的课程改进研究” (课题编号: mskt2019144) 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