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探研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思维导图,应用,核心素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23 15:05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于高中化学而言,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鉴于此,教师必须突破传递式教学模式的局限,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有效的思维工具,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面对新的课堂教学需求,一些高中化学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上,这严重制约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模式,全面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在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限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教学观念与时代脱节。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然而,在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高考为导向,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低下;二是教学设计不科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目标。然而,从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来看,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学设计,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实验教学被忽视。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思维导图,开展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准确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预习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理解一些知识,从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和针对性。然而,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预习。即使有些学生预习,他们也只会阅读预先告知的内容。预览效果质量低,无法达到预览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浏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此为出发点构建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图像和线条,将各个层次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直观、直观的知识网络。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预习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节课内容的重点“化合价升降变化与电子转移之间的关系”为中心点,并借助云朵状、流畅的几何线条等,将与其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精准地表示,进而逐渐形成一个强大的知识网络结构,以提升了预习的效果。
(二)巧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完成化学知识的教学,还要在此基础上全面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高中化学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课堂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将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提高学生综合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离题现象,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下。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厘清层级直观的关系,并更好地进行思考、探究学习等,如此一来,有效落实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喷泉原理的实验”的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就充分借助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引导小组成员在形象的知识网络中,厘清讨论的思路,并引导学生按照知识网络结构,开展知识探究学习,以实现高效学习。
(三)借助思维导图,开展课堂笔记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听力效果,学生经常需要做课堂笔记。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基本上是严格按照老师的黑板书写进行抄写。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听力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的概括性,将相应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连接,并充分借助划线、画圈、涂色等形式,进而形成一个形象的知识网络。如此一来,不仅缩短了学生课堂笔记的时间,也帮助学生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知识网络。
(四)巧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堂小结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后,教师往往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列举知识点的方式。这样一来,不仅课堂总结的效率低下,而且会导致学生之间的混乱。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以本课程的重点为切入点,以其为知识网络的“树根”,再以其为切入点,结合中学内容为分支,积极构建基础知识网络地图。然后,以次要内容为起点,进一步细化补充为知识网络结构的“树叶”。这样,在思维导图模式下,教师可以直观生动地将本课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提高课堂总结的效果。例如,在“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课堂小结时,就借助了思维导图的形式,以钠作为“树根”,并将其存在形态、结构、物理性质、化学形式、制备、用途作为次级的树干,接着以次级知识点为中心,进一步展开和细化,进而形成一个完善的树状知识结构图。
(五)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忘记,鉴于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必须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复习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鉴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复习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在复习的过程中,也经常出现遗忘知识点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以章节的核心内容为重点,以章节的核心内容为辅助知识点。教师借助图像图形来表达。同时,借助于光滑的几何线条,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对其进行提炼和完善,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化学预习、课堂教学、课堂笔记、,课堂总结和课后复习,从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荣.利用思维导图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8,(32):57-58.
[3]葛秋萍,杨春宁.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10):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