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美的挖掘与创造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语文,教学,挖掘与创造
  • 发布时间:2022-01-23 15:40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要求“真”,作为艺术,它要求“美”。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自美的挖掘与创造。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挖掘与创造美呢?

  一、凭借课文,挖掘美。

  “培养审美情趣,主要是以课文作为凭借。”《课标》一语道破了挖掘美的立足点。蔡元培也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课文,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因此,我们就需充分利用这一美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就美的存在形式而言,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具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自然美是非常广泛的,教材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美。如:朱自清的《春》表现出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发的美。《荷塘月色》充满着优美的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听潮》真切地揭示了大海刚柔相济的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表现出一种悠闲之美。《苏州园林》则使读者感知到园林的图画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它包括人物美、社会斗争美、劳动美等。其中人物美在社会美中占据中心地位,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步的人生观又是人物美的核心。如:《木兰诗》中的木兰深明大义、刚毅勇敢、勤劳善良、不图功名而又胸怀柔情。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热爱学生、热情公正、温柔美丽、教导有方。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从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接触最多的艺术美的形式即是文学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文学美又主要表现为语言美。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的资源。借助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独特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独特的美。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作者用了“扫”、“露”、“支”、“撒”、“牵”、“拉”、“罩”等动词,语言准确、凝练。

  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里也少不了“丑”。如:“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守财奴”老葛朗台等。这些“丑”无不具有美感,正如罗丹所说:“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的‘丑’,在艺术中可以成为非常的美。”这是因为作家从正确的观点出发,对“丑”进行揭露、嘲讽、否定,激起人们的厌恶、憎恨,从而让读者更加热切地向往美,进而达到审美效果。

  二、依托课堂,创造美。

  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缺少课堂教学之美,学生这一主体就很难进行能动的审美,少了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就难于产生教学的美感效应。这样一来,审美教育就仍是一句空话。鉴于此,我们就必须以课堂为依托,创造课堂教学的美。

  (一)情感的和谐美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决定因素,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体系,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人的情感──人的情感”的关系。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营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作为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就必须注重对学生情绪的感染,通过它来刺激、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的心理活动潜能,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对学生情感的感染取决于教师的表情,教师的表情如同直观的教具,学生不难从中读出教师的各种心态,并能随时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反应。

  (二)内容的新奇美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和形式无论多么丰富、美妙,如果学生早已熟知,就很难产生美感。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感官是很容易疲劳的,需要变异和调剂,需要新鲜的刺激。青少年在这一方面尤为突出,他们天性好奇,注意力难于集中。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考虑内容的丰富美、条理美等外,必须竭力创造新奇美。

  当然,创造课堂教学内容的新奇美,并不是可以天马行空般的随意翻新,而应以教学原则为基础,创新为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基础以及课文的具体内容要求而定。

  (三)传授的语言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传道”、“授业”、“解惑”均离不开语言,教师的主导性亦是靠传授的语言来体现。语文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关于语言的一门学科,作为肩负语文学科教学的语文教师,无疑应是语言应用的典范。语文教师在传授过程中使用规范、简洁、幽默、严密且富有情感的语言,是“粘”住学生的最好的手段,亦是创造课堂教学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在讲授课文内容时,能配上相应的语声、语调,使语声有高有低、抑扬顿挫,形成旋律,体现出不同调式特征,课堂教学就会具有“不可逆转和无法估量”的作用。

  (四)板书的简明美

  板书是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在课堂以简明的文字、线条等,将课文内容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再现出来的直观教学手段。好的板书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笔记能力,同时,还能给学生以美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学语文课文里蕴含着的美学因素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美的探索亦是无止境的。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步步深入,素质教育的日益完善,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势必愈来愈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我们只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点滴的美,用美的氛围感动他们,点燃他们心中美的火花,让语文教学成为培养他们美的道德情操的柔柔春风,丝丝春雨,滋润他们稚嫩的少年情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