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教育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教育
  • 发布时间:2022-01-23 15:47

  【摘要】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部分。审美教育对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收到各界人士的注意,现代教育要求重视起来对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大多数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从容面对高考而只重视工具性,忽略了人文性,致使学生对语文的学生失去兴趣。本文就高中语文诗歌课堂的现状展开探讨并且提出一些提高诗歌审美鉴赏能力的策略。

  诗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美学大家、语文教育家在不同场合、不同书籍都分别提到过审美教育,可见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中的重要程度。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在高中语文诗歌的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们开拓视野,提高表达能力,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长期下来,学生们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过程中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有一个好的写作手法,帮助他们可以达到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诗歌课堂上的现状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时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答题技巧,怎么去做题,死记硬背一些知识,忽视了对诗歌审美的培养。学校在展开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时,侧重于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一面,忽视了语文学科同时具有着人文性这一特点。评价学生时也是根据学生的卷面成绩来评价,长期下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诗歌审美是在一次次的审美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必须要让学生去体验、去领悟,仅仅靠教师的指导是根本不可能的。教师的技巧传授过程让学生们无法培养审美,也感受不到语文诗歌的魅力、语文课堂的美,学生们也就无法体会到学习语文诗歌的快乐。学生们的语文诗歌素养是长期培养出来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拥有。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们的诗歌审美鉴赏能力。

  二、探讨提高诗歌审美鉴赏能力的策略

  2.1朗读过程中的审美体验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意境,把文字巧妙结合在一起,具备着旋律特征。通过朗读诗歌,根据诗境来选择朗读的节奏、旋律,学生们体会作者的心境,体验诗歌的魅力。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轻松地沉浸在诗歌所呈现的意境,提高诗歌的审美能力,更快地把握住诗歌的情感。教师在展开诗歌的教学时,要增加学生的朗读体验,让学生更多参与课堂的教学,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比如说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再别康桥》的教学时,教师从网络上下载朗诵音频,搜集一些关于离别的诗句。课上教师先提问学生们上高中离开家时的心理感受,营造出伤心的氛围。学生们介绍完以后,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关于离别的诗句并且发言,总结关于离别的诗句。教师展示康桥的照片,向学生们介绍关于徐志摩的事件以及康桥的相关信息。然后教师让学生们欣赏本课的配乐朗诵,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朗读结束后,学生们找出诗歌中的韵脚。教师找学生进行诵读,在诵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展示河畔的金柳、软泥的青荇、康桥的河畔等图片让学生们欣赏景色的美丽,接着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他们组认为哪个景象最具有绘画美,以及他们选择的原因。教师介绍诗歌的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再进行整首诗歌的重点分析,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这首诗歌的美妙。最后教师播放《再别康桥》歌曲,让学生在课下背诵课文。

  2.2拓展学生的诗歌审美空间

  在进行高中诗歌的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发现诗歌的艺术美感,增加学生的诗歌阅读数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诗歌的兴趣。学生们在学习诗歌时不止局限于课本教材上的诗歌,可以阅读他们感兴趣的诗歌,与教材内容主题相关的诗歌。学生们在阅读课外诗歌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阅读的数量,也可以让他们从阅读过程中发现诗歌的魅力,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比如说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复习时,教师把先秦到南北朝诗歌的发展史介绍给学生们,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本单元作者所生活的背景以及作者写作的思想感情。教师举办阅读交流会,让学生们从本单元所学习到的诗歌中选择一首诗歌进行介绍,向其他学生们分享自身的阅读感受,实现诗歌点评。接着教师再分享给学生们一些先秦到南北朝代的课外诗歌,学生们在课下搜集资料去阅读,在下次的阅读交流会上选择一篇诗歌进行背景介绍,以及自身的阅读感受。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有和自己所搜集诗歌主题相同的诗歌,教师让学生们自己去选择主题相同的同学来构成小组,从里面选出一个组长,一个副组长。教师继续布置搜集课外诗歌的任务,给学生们几个主题去选择,比如关于离别的诗歌、关于战争的诗歌等等。学生们讨论以后共同选出一个主题,翻阅相关资料找诗歌。在下一次的阅读交流会上,小组之间先介绍,再与其他组分享交流。

  2.3注重学生们的认知方式

  如果想要学生们能够真正地理解诗歌,就需要增加学生们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学生们理解内涵,能够独立欣赏诗歌,就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些鉴赏的方法。诗歌鉴赏的方式有很多种,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来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哪种方式能让学生更快理解就选择哪种。

  比如说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复习时,教师把本单元作者所生活的背景介绍给学生们,让学生对唐代时期能够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加深他们对唐代的认知。因为这个单元里面的诗歌都在高考必考64篇里面,需要学生们的背诵,所以这个单元的诗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一介绍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的写作背景,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分别处于什么时期以及写作心境。学生们能够理解4位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后,每个小组分别翻阅资料来从4位作者里面选择一位,为所选择的作者写一个相关的剧本。每个组写的剧本可以根据作者的观点、特点,以作者为主角来虚构一个相关事件,也可以从查阅到的资料里面选择事件展开叙述。每个组员都有角色,根据剧本进行角色扮演。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去询问教师的建议,教师根据作者特点来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思路。教师规定好学生们创作剧本的事件以及排练的时间,学生表演时教师进行点评,小组之间互相评分。选出最高的三个组,教师给予奖励。

  2.4增加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朗读诗歌比赛,学生们随意选择,可以选择长篇文言文进行小组朗读,也可以选择七言绝句进行个人朗读。教师选择几位诗歌审美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当做裁判,在学生们朗读过程中进行评分。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地体会到作者的真实感受,理解作者写作的心境,更好地享受诗歌的魅力,提升对诗歌的鉴赏水平。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来夯实知识,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促进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诗歌审美性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一个好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可以提升文学素养,促进学生们能够达到全面发展。在进行诗歌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对诗歌进行研究,把审美教育与诗歌教育融合到一起,让学生们不仅可以夯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可以促进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有一个好的文学素养。学生在一个好的教学氛围里面快乐学习,体验语文诗歌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邱泽.刍议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J].高考,2021(16):109-110.

  [2]潘冬子.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的审美教育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01):7-8.

  [3]夏玉庚.从知识到审美的突破——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向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6):33-35.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