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学生,根植本土-谈本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核心素养,美术教学,本土资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23 15:56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内的理念改革层出不穷,核心素养的出现给学科素养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美术学科教育的要求也从传统的画法、技巧的熟练转化为对美术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创造性发展。而本土美术资源作为美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基础,对美术教学的多元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美术学科积极响应核心素养等新教育理念的号召,离不开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于此,笔者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将美术教学中本土资源的渗透融入提出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美术教学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目前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较小;教材内容较为陈旧,不能随着时代发展及时调整;评价主体地位模糊不清,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本土资源融入美术教学的拦路虎,如何突破这些障碍,将本土资源融入美术教学成为教师和学校的研究重点。本文从问题入手,结合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美术教学的实践,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
一、美术教学本土资源融合问题分析
1、融入方式单一,缺乏强有力的学校支撑
学校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奋斗的基础,同时也是校本课程的组织者。学校的支持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无疑是如虎添翼般的存在,学生也能从学校的对应措施中获得学习的信心。当前明溪很多学校对美术课程的设置,完全是为了迎合教育系统的检查,课程设置简单,教学实践较少,学校对本土资源融入的常用方式即为景点写生,或者文物入画。流于表面的形式融入,不能焕发学生心底的创造欲望。
2、将教材作为金科玉律,缺乏对本土美术资源的挖掘
教材编撰是经过专家学者的科学研究后的学术成果,为了迎合绝大部分地区的学习需求,我国教材资源带有很大的普遍适用性,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考虑到我国地大物博的地理特征,不难发现很多带有地方性的本土资源并没有被纳入教材体系。例如明溪县客家人对惠利夫人的信仰文化和美术特色,就是很好的本土美术资源,但是学校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却很少对于这方面的文化挖掘。过分迷信教材,就看不到本土文化的特色。更遑论将其融入性地进行开发创新。
3、教学评价主体模糊,评价方式单一
长久以来,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都由学校一体把控。首先就模糊了教学评价的定位,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开展,包括美术教学中本土资源的融入性发展是否适合,都需要经过学生的确认。面向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新颖多元的美术本土资源融入是明溪现在绝大部分学校的最大问题,学校没有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就不能充分明白学生所需,就不能找到适合学校发展的正确道路。
二、美术教学本土资源融合方式探究
1.挖掘本土资源,创造学生和外界美术资源的交流机会
福建省森林覆盖率高,水文资源丰富,自古以来都是美景秀美之地,历史上也诞生了不少的优秀人物,当得一句人杰地灵所在。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灿烂的区域文化,就需要学校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一方面,可以将外界的本土文化和美术资源引进来,如学校可以邀请当地特色的文化名人、美术大家来学校为大家开展主题性质的美术文化交流会。鼓励学生参与这些文化交流,尤其是对美术资源的融汇整理,课后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将体会和感悟表达出来。形式不可拘泥于画作或者写作,也可以是剪纸、花灯等民间民俗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校园,去看看外面更丰富的美术天地,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福建地方博物馆,或者相关的旅游景点去野游或采风,明溪滴水岩景区是当地比较著名的3A级旅游胜地,其中著名景点玉虚洞,是较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色如白玉黄蜡,怪石嶙峋,数不胜数,同时此地还有明代时刻,这都是学生可以挖掘地本土美术资源,如果能够让学生走进其中,一定会带给他们无限遐想。
2、开发融入本土美术资源的校本课程,合理安排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安排校本课程是对国家统一教材不能满足本地特色发展需求的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通过对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研究出一套作为辅助教学的美术校本课程,对于学生美术素养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如可以通过对旅游景点和民俗文化的研究,寻找隐藏在其中的美术学习资源。
以惠利夫人客家人信仰文化为例,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在北宋时期形成,惠利夫人的信仰起源来源于一位善良而精通药理的美丽女子莘七娘,为了感谢她的帮助,明溪当地百姓为她建造了显应庙,供后世瞻仰供奉。惠利夫人信仰文化中包含了很多美术资源,惠利夫人画像的考究,以及围绕祭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正月初一朝拜、元宵香灯会、六月十一惠利夫人诞辰庆典等,涵盖了美术手工、篆刻、绘画等诸多内容。综合起来,可以编写一部《惠利夫人信仰中的美术资源展现》,可以为学生美术学习的发展提供更丰富的思想沃土。
3、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尊重学生评价主体地位
评价内容要丰富,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分析,尊重不同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评价机制。学生美术功底可能不同,但是他们对于美术资源的探究性创造都具有无限可能。学校要抓住机会,增加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既包括对美术创造内容的多样化,也包括成绩划分的多元化。可以设计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几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不同的主体对不同的画作或其他方式的作品进行选择打分,综合得到最后成绩。学校对教师工作内容的评价也可以借助于此,有了发挥空间,学生才会更愿意将本土资源融入美术作品中展现到大家面前。
结语
美术教学中对本土资源的融入性发展,是美术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也是美术教学创新的不竭动力。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改善教学现状,从问题入手,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发掘本土美术资源,正式其珍惜性和独特性,将本土文化中的美术资源推广出去,既能为学校美术教学创新提供更多可能,也能为弘扬本土文化做出贡献,展现学校担当。
参考文献:
[1]洪波.挖掘连江山海文化丰厚美术课程资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09):110-111.
[2]李莎莎.美术沉浸式学习的实践研究——以本土资源课例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1,(25):6-7+9.
[3]杨帆.乡镇中小学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现代化开发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4):160-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