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信息技术,创新语文课堂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语文,课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3-19 19:55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形成了现代语文教学新观念,并为构建新型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提供了新的途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在一起,利用计算机的多样化功能,在现代教学中应用这种智能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把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各方面内容有机整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
1.1 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激发学习欲望
对于学生来说,新奇的事物往往最能吸引其注意力,而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广泛关注。信息技术包含很多新颖的计算机教育手段,优秀的多媒体教育APP等等,突破了语文教学的瓶颈,可以把学生引导到研读文字教材上,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理解和阅读欲望,调控多样化的画面场景,并且引导学生研读和精读文章,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还能高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使得语文学习有了一片新的天地。教师利用计算机的图像、文字、声音、动态视频和动态展现的方式,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就某些具体的内容展开探讨,而在教育教学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并为其创设有趣的语文问题情境。
比如,在教学《全神贯注》这节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屏幕上制作一个PPT课件,PPT里展现了很多人类经典作品,以及著名的画家作家在工作时的场景,让学生们知道,只要值得去做或者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好全神贯注提高注意力,就可以使自己的作品及所创作的艺术品展现出非常不一样的风貌。而后,总结并出示兹威格所说的话:“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不仅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由于学生前面已经看到了动态视频所展示的专注力和全神贯注的重要意义,因此让学生在总结的环节看到这句话反复诵读,就能够非常清晰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根据这段话提出的问题也容易被解答。教师给学生提出了新的疑问,询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值得全神贯注去做的,什么是值得去做的?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学生们立刻各抒己见,想法非常丰富,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筛选所有非常有价值的内容,以视频或拍照的形式保存下来,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反复研读课文的环节,从而能够使得语文学习变成一件在专注中获得愉悦感的事情,并带动多学科的发展和变化。
1.2 借助计算机环境为动力,突破语文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机教学技术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知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知识的特点,逐渐突破教学的难点,这主要是因为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介入的同时,很多原本需要一整段话表述的事情可以以分段或标序号的方式,非常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教师还可以以动态的形式绘制思维导图,使整堂课的教学内容都能够串联在一起,思考问题答案的时候,学生们会因此而得到启发,尤其是在阅读的时候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比如,一些修辞方式或句子结构的理解等,都能够借助计算机的思维导图加以解决,有时还会在学习一些特殊的教材时,发现利用计算机视频的方式能够阐述课文中所体现的科学原理或者一些疑难知识。这对于教材来说是很好的展开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解释方式,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快看懂多媒体视频上的基本观点和内容,快速理解课文的含义,对每个学生来说,能够得到网络化的个别化指导也是很有意义的。教师将进行理解类题目的订正等。
比如,在教学《捞铁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学的重点是怎样理解怀丙和尚根据水的浮力,把沉在河底的8只大铁牛捞起来的故事,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铁牛在河里面又那么沉重是很难直接拉出来的,学生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表示不太理解。多媒体教材是一种动态的动漫形式,利用图文声像准确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将这些内容配合教师的精准的讲解,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船身上浮时,船身上的绳向上拉动的力量把铁牛拔起来的。动态课件能够准确地展示一些动态化的过程,让学生的理解变得更为简单,原本很难的力学知识,通过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使学生在计算机的辅助之下快速地突破了语文阅读理解的难点,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变得更快了。
2 依托信息技术创新语文课堂的策略
2.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特点是交互性和知识的共享性,这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把一些视听合一的功能整合在一起,能形成新的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方式,可以马上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的学校甚至采用人手一台平板电脑的方式配合上课,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也是一种有交互式地促进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发挥的过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主导了课堂上的一切,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各个方面引导着学生学习,但是这些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的被动参与使其主体性较差。反之,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交互式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环境也变得更为顺畅、学习兴趣也变得更为浓厚。很多学生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对部分知识点理解得比较慢,而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以分层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能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分别的指导,而且还体现在课堂之后对于作业给予单独订正,这样就能够从外部刺激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有效地认知整个课堂过程。教学时的外部刺激是很必要的,人的内部心理变化更加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上认知的主体,发挥了自主性积极性和能动性,这种自主参与的过程,使得良好的学习氛围得以形成,学习成为了良性循环,学生也成为了认知主体,与多媒体教学方式产生了交互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紫藤萝花的照片,照片非常美,景色很诱人,配合视频资料再加上播音员动听的朗诵,为学生营造了如梦幻一般的阅读世界,而在这一过程中当学生们感受到紫藤萝树贪婪吮吸春雨的诱人画面时,仿佛自己也化身为紫藤萝树,身临其境,贪婪吮吸。教师把紫藤萝树吮吸甘露而又旺盛生长的样子,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同身受,非常有代入感。此时学生在面对那翠色欲滴的紫藤萝树时,产生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方式写的这种写作方式,对于自己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学生在计算机上感受到有声读物的声音力量,而后又在脑海中跳出紫藤萝树生长的动画景象,配合教材所组织的画面,就能够很好的体会写作方法与人情感之间的互动,体会出紫藤萝树充满生命力的样子,这一旺盛的生命力内化到学生的学习之中,仿佛自己置身其中,不仅提升了对紫藤萝树本身的喜爱,也体会到作者写作过程的精彩。学生们对鲜活的素材有了更好地认知,对大自然也更加美好,感受到了蓬勃的生机。
现代信息技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是非常广泛的,信息技术本身就很新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好奇心非常强,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促进其语文学习。学生的合作常常会激发其对某种知识的好奇心,也可以在其他学生的提醒之下意识到自己知识欠缺哪方面的内容,从而能够通过在以后规避这些问题,达成有效的合作意向,学会如何探讨一个又一个复杂的语文问题。
2.2 借助多媒体及网络信息,有效优化语文知识结构
语文的知识结构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发展领会意思联系背景,并且通过上下文了解作者的身份和用意,所有的语文学习都需要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之下形成学生的语感,而学习语文知识意义的建构,可以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提供的信息使其极大化丰富。对于学生来说,首先应该理解整篇阅读材料的意思,可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句、段,明白再写什么,这是表层建构,在此基础上逐渐领会作者的语义,联系上下文和作者的身份,明白为什么要写,以及写的过程为什么要说等等,这是深层的知识建构。而最后欣赏整篇文章的语境,并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感,不仅体会到语言为什么要放在这里,放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和优势,而且还形成了阅读和表达的信息,自己也能写,而且能够分辨出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境界是语言能力的综合建构,也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是一种广义上的延伸。借助多媒体和其他的信息化教学工具,不仅依赖于学生本身主体性的语文素养,而且也与其信息的完整和充分的备份有非常好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资源的整合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也可以利用在线帮助弥补学生的短板,甚至还可以采用超级链接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更加美好的文字,通过阅读美文,学生的内心会变得更加敏感,而信息的刺激也能调动学生不同感官的协同作用,使其脑海中的知识保持得更好。所有的语文知识都由于网络信息所提供的丰富场景,而变得更加有先进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完成整体学习过程,并且与多媒体计算机相结合,学生根据语文学习的信息,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甚至在脑海中有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诗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广泛地搜集关于诗的各类加工信息,在教师的协同之下利用幻灯片制作知识的资源库,而后学生还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研读毛泽东诗词等等,组织学生在读诗诵读的过程中,理解诗的意思和毛泽东当时的心情以及中国共产党员。伟人心系天下,所以才能有如此的嫉妒,而在学生有所感想之后,可以利用各种在线途径给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写出自己的感想,或者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教师对于学生的自主化理解有很好的激励方式,学生喜欢这种类似热线服务一样的学习方法,从而能够整合已学到的资源,并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把诗词创作的学习变得更加精细,包括学习同类的爱国诗词等等,将古人的爱国诗词和毛泽东同志所写的爱国诗词相比较,感受到其蕴含在新时代背景中的全新风尚,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艰苦奋斗的可贵精神,以及其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
在兴趣的引导之下,学生不断地加强语文学习,并且还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之中有效地优化知识结构,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学什么,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知识演进的过程。语文学习要给学生提供更加合理的方式,使其合作变得更加顺畅,让其能够在其他学生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获得启发。在合理的氛围之下,刺激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主的、循序渐进的链条。
2.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学生合作平台
现代学习是合作的学习,是协作的学习需要学生可贵的协作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计算机网络,把各个不同的知识连接在一起,同时也连接了不同的移动终端,因此,利用计算机的局域网,既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可以在海量的宽带世界里找到知识的素材,成为合作的基础。学生就好像是一艘又一艘小船,通过合作成为“航空母舰”,为了能够帮助学生从网络上进行协同式的教学,可以采用一些比较先进的教育类软件,比如钉钉APP人人网APP等等,通过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协作学习,达成对某一个问题,更为全面而科学的认知,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协作式语文教学方法,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钉钉APP创建属于自己的班群或小组群,在班群那个讨论和商量来解决,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优点,同时又能够表达自己合理的看法,这是学生敢于担当的体现,也是学生和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前提,每个学生都能够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语文课堂也完全从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联性因此而变得更加紧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联性也变得密不可分,学生利用多媒体在线合作小组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探究,也能够更好地达成对知识的共享,使整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水平都得到不断地提升,并且完成了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转变任务。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在这个资源库中获取更多的资源,并且推广资源的应用,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正当的学习,在保护视力的前提之下,肯定网络是新型的传递信息手段,打破时空的局限性,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学习《诗经》的过程中,由于国学经典有很强的意向性,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此时借助多媒体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搜集一本关于《诗经》的资料,把《诗经》的写作任务分配给其他一个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学习或整理一块知识,然后在网上利用学习小组整合的形式,形成一个统一的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其他学生相关的知识积累,从而能使其对诗经的理解更进一步。很多学生进行百度搜索,利用搜索引擎找到诗经相关的内容,然后又根据其历史资料和诗经的创作背景、《诗经》中名篇的内容等等进行分析,这是全新的视角,也是能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只需要从旁引导和点拨,就能够让学生发现阅读诗经的美感和乐趣。诗经中所反映出的漫长的历史韵味使人沉醉,而教师借助诗经所延伸出的一些故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等,均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甚至能与目前非常流行的文化元素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合作变得更加有趣,很多学生都愿意在枯燥的学习之余,给自己带来更多不一样的观感,调动不同感官的信息技术,恰恰符合这一特点,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信息技术屹立不倒的原因。
结束语:综上所述,现代教学突出了多媒体与语文课程之间的关系,使得海量的语文素材都能够为学生所用,博采众长、择优而用,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变得更为简单,教师的讲课也变得更为轻松。多媒体能够使语文学习成为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情,并能记录每次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同之处,帮助教师总结和反思,从而能够在下一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龙泉寺镇初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