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医院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数据管理,应用
  • 发布时间:2022-03-27 11:16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据管理在各个领域中备受关注和认可,人们开始加强对数据管理技术的探索和应用。近年来,医院作为社会体系中的主要医疗机构,在公众健康意识逐渐加强、疾病种类大幅增加的背景下,通过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提高数据管理水平,从而为医院经营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医院信息管理效果提升。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相关概念,分析其在医院数据管理中的应用原则,并提出相关具体应用措施,旨在为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概述

  在新发展时期,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与人们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重要技术,通过借助网络对数据实施管理,可有效满足自身的各方面需求。不过由于网络不断普及和深化应用,当前网络环境中的数据量级庞大且增长速度较快,原有的数据管理方法难以适应现代化要求。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为进一步提高数据管理能力,应充分把握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信息时代进步的必然成果,也是计算机技术更新升级的重要表现。在目前社会的各个领域内,数据管理有助于提升信息管理效率、质量和安全性。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实现集合数据储存、数据组织管理、数据控制和处理等功能,为数据管理提供良好的辅助。在具体应用环节可发挥一定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有效满足数据查询、编辑、修改等需求,提高数据管理的个性化和高效化。从逻辑和物理结构角度出发,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具有较为明显的独立性,当其物理结构发生变化时逻辑结构不会受到影响,因此能够在不改变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序的基础原则上,直接利用数据库技术[1]。

  在实际运用中,可表现出三种特征优势:数据高速共享、冗余数据减少、数据一致和独立。在建设发展和普及应用的过程中,计算机数据技术呈现出较为突出的发展趋势,日益趋向差异化和尖端化。先进信息技术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数据库建设的持续扩张,致使市场上的数据库系统产品逐渐呈现差异化趋势,以满足多元化需求。此外,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发展过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历程,数据库功能不断丰富,带动相应的技术革新,实现系统化发展趋势加强。在未来数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前景空间较为广阔,能够以此充分发挥数据信息的价值,提高组织及业务的运行效果。

  2.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医院数据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2.1 功能性原则

  现代医院的建设发展对数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发挥信息支持和辅助功能。因此在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医院机构的经营发展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即注重数据库的效率提高、规模扩大,发挥高效处理联机事务、协助医院不同部门做好工作衔接。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医院数据管理中,还需符合数据信息私密性和安全要求,提升操作的便捷性,按照医院发展目标不断扩充以及更新数据库系统,保持与医院发展步伐相一致,以此推动医院健康、平稳运行[2]。在此原则指导下,医院数据管理对于计算机数据库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病历资料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就诊治疗费用管理、药品管理、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方面,可以有效为各种医疗服务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推动服务质量提升。

  2.2 需求性原则

  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医院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部门设置越来越多,涉及的服务范围也逐渐广泛。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在数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数据系统具有一定的迫切性。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运用应遵循需求性原则,针对医院数据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高真实的信息数据服务水平。比如医院可建设完善的公共应用服务系统、协作交互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病人数据管理和临床信息系统等,经过有效整合后形成统一的政策制度、设备、财务和人事等综合性管理模式,这有助于实现医护人员经验交流,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掌握病人病历资料等。除此之外,基于公众对健康知识以及最新医疗政策的了解需求,也可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所以医院数据管理必须围绕不同对象的需求而开展,构建相应的数据管理子系统,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2.3 实际性原则

  医院数据管理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时,必须要遵循实际性原则。即综合考虑医院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围绕公益性和服务性等核心属性,有效开展经营管理,把握属性特点,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比如医院在运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过程中,对于病人住院子系统的设计,需充分考虑医院查账、收费等方面因素,合理设置药品查询、药品管理、划价收费系统,借助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实现对人工管理漏洞的填补和修复,促使各项业务内容得到规范,约束各项不良行为,促使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3.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3.1 合理运用数据流图

  结合当前医院经营发展和建设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科室设置复杂、层级结构较多等特点。为有效提高数据管理水平,应当注重科学运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以此提升信息管理效率和质量。而在这一过程中则需确保对数据流图的合理制定和运用,即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保证数据流图具备较为明确的导向性和分明的层次性,能够比较清晰地反馈医院信息管理流程。并且在运用中可采取不同的符号,对数据流图内的数据开展灵活处理,进而提升数据流动以及储存效率。同时利用数据流图也可精确数据加工、输入输出、储存、来源等情况,推动医疗业务发展以及医院管理建设朝向规范性、科学性方向发展[3]。

  3.2 优化出入院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在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时,需要针对具体的系统功能进行管理。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则是对出入院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发挥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优势特征,提高数据信息应用时效。比如在入院数据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即在病人首次入院后通过计算机录入相应的信息,形成完善的电子病历,并储存在数据库中。同时为入院患者提供对应的入院编号,以此为依据进行住院费用缴纳、病情、用药查询等。在医院数据管理中通过运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能够实现快速打印预交款登记表等,促使入院管理效率提升,满足现代医疗缴费灵活化的需求;能够针对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病例档案录入归档、出院费用结算等进行优化管理;在实践中可借助计算机数据库自动生成患者医药使用费用、手术费用、治疗费用等,清晰地反馈给患者及医务人员,有利于相关工作者根据数据库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开展出院单据填写和费用结算[4]。其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费用结算环节能够实现发放票据以及相应医嘱等功能,高效管理患者病历档案,提高出院管理效率,优化出院服务。

  3.3 完善病房管理系统

  病房管理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体验。在数据管理工作中,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可对本院内的病床以及床位进行科学化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可合理处理医嘱,促使床位与医嘱形成良好的管理协调性。比如借助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能够在准确收集病房环境、病人信息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和配置床位,尽量保证病房环境健康、适宜,有利于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推动患者病情康复速度加快。在应用过程中,相关数据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作用,配合医生每日查房、病情监测、治疗安排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3.4 增强医院数据关联性和共享性

  在以往医院数据管理中,大多应用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对不同环节的数据信息进行独立储存和管理,进而形成分散的、海量的文件档案信息,导致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性以及系统性存在明显不足,无法支持医院管理者开展高校管理,难以支撑医院整体流程的统筹规划管控。由此将会影响医院管理者对相应流程进度的掌握,对出现的问题发现不及时,致使医院运行管理受到巨大阻碍。在数据管理中应当创新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注重强化医院数据的关联性和共享性,有利于改善以往落后的管理现状,有效弥补分散数据信息管理表现出的缺陷和不足[5]。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可针对数据库中的信息文件进行深入分析,基于不同数据之间具有的内在联系挖掘价值,促使数据应用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拓宽数据应用范围,增强数据整合与共享强度。比如利用历史数据对过去独立复杂的问题进行整合,按照差异化数据的特性构建共享、统一的数据交互体系,有助于对数据关系的信息管理结构进行优化和精简,确保各个数据单元得到实时处理,更高效地落实医院业务流程和处理工作。

  3.5 注重应用数据安全管理技术

  数据管理安全性是其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对于医院组织来说,数据库的建立大多关系到患者的隐私信息。因此在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时,必须注重采用数据安全管理技术,结合医院数据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应侧重以下应用要点:

  规范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访问授权。在医院数据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数据技术时,需要严格按照角色设定以有效控制系统访问权限,保证所有使用对象仅可在满足相应条件下进行访问,比如运行事先设定的身份认证机制、获取相应子系统使用权利等,确保子系统数据的处理和操作具有规范性和标准化。通常情况下,使用子系统的对象包括医生、护士、患者等群体,在使用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用户数据信息,为保障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性,则需要针对数据访问授权技术进行合理规定,禁止访问对象越权处理子系统数据,提高医院数据的保密性和可靠性。

  优化数据存取管理模式。计算机数据库应用技术在数据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进行数据存储管理活动。比如在医院的管理实践中,为保障数据安全性,可积极运用用户认证技术,有效识别用户身份,有效处理数据库系统申请访问请求,从而为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存取以及科学管理提供关键性保障。在当前的管理工作开展时,技术人员可设置相应的分层授权用户级别,严格把控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次数和内容,如果出现违规操作,则拒绝相应执行请求。这有利于保证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能够为医院不同计算机和应用程序提供实时技术支持,避免不同用户操作而产生的干扰现象。此外,技术人员应注重灵活运用不同的应用程序和系统接口,实现计算机程序与数据库相互独立,在不改变计算机原本系统状态的前提下,顺利进行数据安全存取操作。

  深化应用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在医院数据安全管理中,备份与恢复技术是实现计算机数据库动态管理的重要措施。在建设发展期间,管理人员需要借助现代先进技术完善数据备份操作。即对默认管理员的数据操作进行自动复制和备份,有效处理备份数据,防止因原始数据丢失、损坏等情况而产生严重损失,影响医疗服务的高效开展。同时如果系统内部数据出现恶意删除等情况,可调取实现储存的备份数据进行补充,保证数据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另外,应当创新数据恢复技术,在使用时可借助相应的信息技术,针对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故障恢复完好的数据状态。所以相关数据管理人员需要预先设定自动备份数据库,整合备份与恢复技术,以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促使医院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得到提升。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数据库资源优势,加快信息反馈,保证各类数据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技术的实施。在医院数据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时,应当进一步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操作,即提高数据库自身安全性建设,有效防范非法用户的侵入,始终维持数据储存的稳定性,杜绝出现数据信息篡改的现象。同时应当严格设置访问关卡和认证机制,尽可能地减少数据库信息外泄。并引进网络病毒及攻击入侵检测技术,及时发现潜在的病毒攻击隐患,有效发挥病毒检测、灭除和防护等功能,最大限度地防范数据库信息被盗取和篡改。除此之外,数据管理人员可引进最近的数据库维护和管理技术,及时修复安全系统漏洞,提高数据库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比如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升级系统等,促使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发挥提高数据管理水平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医院建设发展中,应当全面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正确认识医院数据管理中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的重要机制。在实践工作中需要提高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认知水平,把握实际运用原则。通过合理运用数据流图、优化出入院管理系统、完善病房管理系统、增强医院数据关联性和共享性、注重应用数据安全管理技术等,以此改善医院传统数据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切实提升数据管理效率和质量,推动医院医疗服务走向现代化、个性化、高效化和安全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雪花.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11):105-106.

  [2]伍永锋.试析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17):7-8.

  [3]高鹏.数据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38(4):88,90.

  [4]江志刚.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4):100-101.

  [5]李进.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20,27(7):1-2,5.

  作者简介:林滨,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医院大数据的应用,邮箱:267103739@qq.com。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