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发生在过去,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当下。也没有任何事情会发生在未来,所有的事情都只发生在当下。”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过去、未来与当下的关系。人们常常感到痛苦、焦虑、紧张、不安、迷茫,而多数情况它们都源于对过去发生的事的回忆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事的担忧,这些被思维恰到好处地拿捏,让我们深深围困于痛苦之中。
而这些反而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未来的事情未来才会出现,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在当下,当下才是唯一能为我们掌控,与我们紧密相连的。
如今,“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声音日渐响亮,这诚然是一个好的现象。但同时也要注意,什么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当下到底意味着什么。因为有人因沉湎当下而误入歧途,有人以当下之名胡乱宣传、误人子弟。而《中庸》里讲,“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偏向任何一方,终点都是无尽的深渊。
80后、90后是伴随着电视成长起来的,根据2014年统计的数据,忠诚用户的日均收视时长已超过9小时,人均收视也在3小时左右,要说影视剧中传达的思想对个人价值观的塑造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而影响之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偶像剧。
不同于埃克哈特·托利对于“当下”含义的正向探讨,偶像剧中的逻辑是对“当下”价值的极端讨要,而其可以作为剧中的闪光点潜移默化地深入观众的大脑,影响其此后的思想和行动。
以男女主角情爱为主线,偶像剧的演绎方式更多在于创造一个个极富感染力和永恒感的“爱的瞬间”,当两人的情感发生碰撞时,影片会使用大量的插曲、慢镜头、机位装换的手段来突出“瞬间”的极致魅力,定格的瞬间被倾刻放大,爱情乃至人生的意义在这一秒钟里诠释殆尽,而更真实的现世仿佛被阻隔在另一个时空,绝望而无声地凝注着。
这种对“当下”意义的另类诠释,与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完全不同,但非常值得警惕。只专注某一刻事实上并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偶像剧对瞬间的捕捉更像是一种绝望而沮丧的呐喊,它的本质其实是对过去的极致迷恋。
而很多观看影视剧的人却会受它影响,以为瞬间即永恒,有了一刻的惊鸿一瞥,现实的任何事物都失去了价值。而事实上,现实会狠狠地给你一脚。
真正地进入当下并不是对过去和未来的全然不顾,而是减少不必要的思维的困扰,以便能全身心地专注眼前的事。注意落脚点是眼前的事。深切地体悟当下,进入临在,都是为了在修身齐家,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更加坦然。
《功勋》里屠呦呦一心想着搞研发,走路不看人;巴尔扎克为了一个合适的人名跑遍大街小巷;王羲之专注练字,一池水洗成了墨……
活在当下,不是对幻象的捕捉,不是困于过去,畏于将来,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结语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