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五化”运行模式及其应用初探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工智能技术,图书馆,应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3-27 11:18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图书馆管理作为管理领域的一部分,也相应地融合于人工智能技术。本文基于传统图书馆管理存在的痛点、难点、盲点,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图书馆管理”的理念,构建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五化’运行模式”模型,阐述了该模型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并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在图书馆管理中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和构建图书馆“五化”运行模式,旨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图书馆。
引言
传统图书馆作为管理领域的一部分,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引进了人工智能技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图书馆中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因此,规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五化”运行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
人工智能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模拟与人类思维相似的机器反应[1]。人工智能的研究是重要且极具挑战的,它由不同的知识领域交叉组成,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哲学、心理学等,使得机器能够帮助人类完成一系列复杂烦琐的工作。1956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术语,意味着人工智能学科诞生了[2]。随着理论和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长时间的实践,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2. 传统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成本高
图书馆管理是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有效的图书管理能够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益,极大限度地整合图书资源,满足读者的需求喜好。在传统图书馆中,图书馆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图书管理员,图书管理员不仅要做好图书订购、处理、分类、保护等一系列工作,还需负责上岗培训、考核、管理、晋升等人员管理工作。因此,图书馆专业管理人员需求量较大、人员管理、业务培训以及建设等成本较高,是传统图书馆亟须解决的问题。
2.2 服务范围小
传统图书馆根据其图书馆类型服务于读者,不同的图书馆类型所服务的读者类型是不同的,例如在图书馆中,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在城市公共图书馆中,服务对象主要是市区居民;在乡村图书馆中,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等,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较为单一。此外,由于图书馆的空间有限,书籍的存放量是有限的,使得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受限。因此,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单一、服务空间受限导致服务范围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图书的推广以及图书馆的管理运行。
2.3 服务手段滞后
图书馆利用馆内图书及相关设施开展活动,调动读者积极性,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手段主要依托图书管理员,例如读者借阅图书、咨询信息、查询读者信息等都需要图书管理员提供相关服务。另外,对于图书的信息检索,传统图书馆中检索功能也有待改进,信息检索的速度较慢,大大降低了服务效率。传统图书馆服务手段和方式滞后,读者无法及时获取图书信息,查找资料变得较为困难。
3.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五化”运行模式及其应用
基于传统图书馆管理、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管理成本高、服务范围小和服务手段滞后等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图书馆管理”理念,由此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五化’运行模式”模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传统图书馆管理、服务与建设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极大地提升图书馆管理运行效率。
3.1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五化”运行模式
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图书馆建设、管理、服务、安全等方面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五化’运行模式”模型,如图1所示。
3.2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五化”运行模式应用
3.2.1 图书检索高效化
图书检索是图书馆中必不可少的功能,高效的图书信息检索能帮助读者快速找到所需图书,在图书馆的图书信息检索功能中应用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检索的速度,并能按照读者偏好展示检索结果。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检索功能的主要设想如下:通过构造神经网络,向其提供查询内容、查询后的搜索结果以及读者的点击决策的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训练。经过大量的数据训练后,就可以用来改进信息检索后的结果排序,为读者提供更有效的检索功能,更直观地反映读者对搜索结果感兴趣的程度。
3.2.2 信息咨询智能化
在图书馆中引入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应用。读者可以向机器人咨询有关图书馆的相关信息,智能机器人不仅能回答读者的咨询,还能充当图书馆导游带领读者参观图书馆。机器人实际上是模拟人脑思维的机器,利用机器学习推动智能机器人的“学习”。通过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能与读者进行互动,产生联系,在交互过程中智能机器人将获得更多的数据,支撑机器人自身进行持续自主学习,加强自我完善,以便在与读者交流中产生更紧密的互动。
3.2.3 图书阅读数字化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中,数字化转型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向数字图书馆转换。图书馆数字化主要体现在数字阅读的推广上。数字阅读是指将阅读数字化,包括两层意义:一方面是将阅读对象数字化,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使得阅读的内容以电子书、网页等方式呈现出来,将纸质内容数字化;另一方面是将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使得阅读的方式以电脑、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为载物阅读[3]。所以,数字化具有方便阅读、易于保存、存储大的优势,成为一种新颖独特且深受欢迎的阅读方式。图书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创建虚拟平台、开发应用程序,如阅读类应用程序、公众号、博客等,并且在平台中可以增加动画视频帮助读者强化理解知识、应用算法为读者推送感兴趣的内容等功能。数字图书馆不仅能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还能让读者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因此,数字图书馆提供了图书资源共享的网络空间,既为读者提供更便捷有效的阅读途径,又促进数字化阅读的推广,推动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
3.2.4 图书馆管理序列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工作人员、工作业务等进行管理是一种高效的序列化图书管理方式。人工智能技术能根据图书类型进行迅速分类,协助工作人员将图书按分类表有序做好分类处理,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图书资源的有效分类管理。人工智能对图书馆中工作人员的管理主要表现为:工作人员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工作打卡,使用电子设备传达相关通知,使用智能反馈机制记录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时长,其中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态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等。人工智能应用在人员管理中,让图书馆管理制度更清晰化、标准化,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此同时,读者也将享受到更舒心的服务。此外,智能化的工作业务管理让各部门之间沟通更加顺畅,有利于实现人机交互,保障业务高效展开[4]。
3.2.5 图书馆维护安全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领域广泛,图书馆的工作也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但网络中的计算机病毒等不安全因素会对图书馆的安全系统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应用智能防火墙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性,维护图书馆的网络安全[5]。智能防火墙不同于传统防火墙,并不会在每个进程访问网络时都询问用户是否放行,只有在不确定的进程有网络访问行为时才询问用户,所以智能防火墙不会像传统防火墙技术一样频繁询问用户,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和困惑。智能防火墙利用统计、记忆、概率和决策的智能方法来识别数据,是一种更智能化的技术,不需要进行大量计算就能识别网络行为,从而能够进行访问控制[6]。智能防火墙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计算机安全中的重要应用,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系数,保障了图书馆及读者的网络信息安全。
4. 机遇与挑战
4.1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优势
4.1.1 提高竞争力
人工智能能够学习并模拟人类的思维,是当今时代的尖端技术。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加强了图书馆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服务效率,扩大了服务范围,丰富了服务方式,为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时,必须发现传统图书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完善,紧跟时代潮流,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图书馆中,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科技,才能提高行业竞争力[7]。
4.1.2 共享图书资源
利用人工智能将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图书资源。在数字图书馆中,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当地的读者,而是面向所有用户,只要通过图书馆打造的虚拟空间就能使用数字阅读。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更加广泛,由于数字化有着方便阅读、便于保存、存储量大的特点,所以图书资源更加丰富,实现了图书资源的共享,不断推动数字化阅读,突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重要作用。
4.1.3 降低管理成本
在传统图书馆中,图书馆的人力需求较大,图书馆运行成本较高,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有效缓解人力资源紧张,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帮助工作人员完成一些复杂烦琐的工作,如读者可以向智能机器人咨询图书馆相关信息,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打卡等,提高管理效率。
4.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挑战
4.2.1 专业人员缺乏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需要理论完善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管理,但由于人工智能领域中人才稀缺,大多数图书管理员都缺乏人工智能背景知识,而这将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一个巨大挑战。图书馆应该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开展专业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素养,丰富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
4.2.2 模式定位模糊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为图书馆在工作管理、图书推广等方面带来了便利,但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时,可能会造成盲目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而所得效果不佳的情况,这是因为出现了图书馆的运行模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定位不相匹配的情况[8]。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图书馆应该要明确本馆的运行模式以及需要何种技术辅助图书馆的运行。只有将图书馆与人工智能完美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价值,促进图书馆的技术发展与进步。
4.2.3 运行成本较高
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成本,但如今,引进人工智能相关设备的成本是比较高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及对系统进行定期更新。所以发展一所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需要较高的经费支持。
结语
传统的图书馆存在着管理成本高、服务范围小、服务手段滞后等主要问题,不利于图书的推广以及图书馆的管理运行。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潮流中,图书馆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会,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加强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引进了人工智能技术。本文所构建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五化’运行模式”模型,广泛应用于图书检索高效化、信息咨询智能化、图书阅读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序列化以及图书馆维护安全化。在图书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是一项重要举措,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它提高了图书馆的行业竞争力,实现了图书资源的共享,降低了图书馆管理成本。但人工智能技术不仅给图书馆中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专业人员的缺乏、模式定位的模糊、图书馆运行的高成本,都是值得思考和改进的方面。因此,我们应不断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发展领域中的应用,有效实践与推广“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五化’运行模式”模型,发挥人工智能的价值,推动图书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殷小川,张岩,朱艳硕.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4):64-65.
[2]苏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3):250.
[3]王颖.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9(5):156-157.
[4]郝欣.探究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39(11):73-75.
[5]牟妮娜.人工智能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借鉴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1,11(8):151-152,155.
[6]姜发健.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数据网络安全防御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4):148-149.
[7]赵家斌.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服务创新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0,32(23):160-162.
[8]孔季.人工智能在图书馆转型创新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21,50(9):198-199.
作者简介:曾怡苗,湖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