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
- 来源: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德育,素质教育,师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4-01 15:54
【摘要】师表,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考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楷模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会则从,其身不正。虽会不从。”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力量,今姓所佩服。还要以最高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中国称“礼仪之邦”历来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教育是一种手段,教师是一个媒体任何目的的实现有赖于一定的手段。德育-道德教育不纯粹是一个技术问题。德育手段是教师传递德育内容所依赖的工具、载体或中介,即工具意义上的德育手段。
1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理
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现代公民。近年来,一些学校德育工作认真贯彻,以党领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始自终把教育放在第一位,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情感。加强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和沟通,以为教育家说,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主要由成人引起的,而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这是有些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不能把握自己的位置不能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是爱的艺术。学生最渴望的是教师的爱,所以教师都要学会倾听,要多到教室,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和理解他们的要求、想法、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灵世界、熟悉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多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实现师生之间心灵上“主动式”的沟通,从而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慈母般的爱,对学生循循诱导,让学生走出心灵的阴影去拥抱阳光让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
2提高学校德育教育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师智、师能、学高为师、技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个性鲜明的教育风格,把握教育问题的高超学术和谐感人的师生关系,无不闪现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要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端正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地位。作为一个学校,其目的是培养能为人民服务,能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四有新人,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我认为要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到实效必须做到,领导重视搞好德育工作的保障,要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教育是一项宏伟的育人系统工程,要教育出具有较高素质的学生,除了领导重视外,还必须有陶冶素质高的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3自教重于言教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学生在学校里学会知识、学会做人,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很大。古人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品格之于人,犹如芳香之余花。作为教育工作者文明清醒的认识到德育工作的分量,对个人及祖国的深远影响。教师教人的重要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的,他们在工作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然而,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的特定环境中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亏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结论
德育过程中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中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