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七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 来源: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农村,学校,七年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4-01 15:56
随着社会化的进程,特别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学校也随之边缘化。很多有条件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城市去读书,很多有才能的老师也不断地调入城区学校,从而造成了农村学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学习不感兴趣,特别是数学学科,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利用初中数学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什么事物都特别好奇。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刚步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希望。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去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2以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去打动、吸引学生。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2.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
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方法是保证思路得以执行的手段,是成功的保证。好的习惯,能成就一个人,坏的习惯,足以毁掉一个人。长期坚持好的习惯,足以改变你的一生。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教有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和能力:
3.1培养阅读讨论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3.2培养观察动手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去亲自感受,让学生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在动手中获得知识,在动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另外,还可以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等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我相信,只要老师不放弃,给学生以信心,与学生一起共成长,就一定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慢慢地喜欢数学,学习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