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情景创设方法

  【摘要】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已越来越被广大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所认同,除了它代表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之外,还因为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数学问题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学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由此,问题情境就不一定非得是生活里面有的真情实景,有时候情境也可以是很抽象的。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应围绕着问题来设计。一个好的数学问题离不开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数学问题情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目的、新的问题,而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和手段已经不够用了,此时,他们就会有一种渴望达到目的、解决面临的问题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就会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的需求,对教学内容发生直接兴趣.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下面我来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1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

  1.1代表了教学观念的变化。这次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既然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必然需要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沟通学生经验与所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并参与到这个学习过程中来。

  1.2情境可以激发探索和创造。情境往往不直接揭示所学的数学内容,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从中提炼数学信息,因此,学生许多创造性的想法可以从情境中被激发出来。在不断探索与交流中,数学思想得以凸显。要激发学生探索和创造,需要提供一个问题场。好的情境无疑起到了一个场的作用。

  2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2.1合理性原则。为学生所提供的问题情境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同时也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促进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2.2有效性原则。为学生所提供无论是现实生活中情境抑或是数学内在联系情境,都必须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使学生注意力能迅速转移到所要探究的数学内容中。

  2.3开放性原则。创建的课堂情境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学生思考空间广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

  3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

  3.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3.2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

  3.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探究的需要。在教学时,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在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数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