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错题库”的妙用

  【摘要】错题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把错题的解题步骤抄下来,标明来源,有助于教学反思。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反复练习的题目,学生仍会犯错,我们常常会问这些学生怎么啦?学生大都有这样的怨言:数学题目怎么这么多,这么难,我做来做去还是不会做。再加上各方面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比较贪玩,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遇到一点困难不愿意想办法克服,总是找其它的原因为自己开脱,跟本谈不上从自已身上找原因,然后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针对这些现象,如何能引领这部分学生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让学生亲近数学,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最近我采用了“优化错题库”的方法,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有所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收集错题,标明来源

  错题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把错题的解题步骤抄下来,标明来源,有助于反思。在教学中,我注重从预习、课堂教学和完成作业中发现学生出错的情况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当然,如果每次学生出错我都把所有的内容记录下来,这个工作量很大,完成起来也比较困难,于是我把学生普遍存在和特殊情况的问题加以区别,并采用了不同方法来记录:首先,对文字较多,内容丰富的题目我采用自己看得懂的符号进行标注,确定问题的来源,以便查用;其次是对一些典型的题目,我则把它用一个专门的记录本进行记录,记下错误的全部过程,为练习和后期教学提供必要的素材;如果是学生在课堂练习上做错了的,我则让他们以小组的方式收集起来,再制作成一个小粘贴板,交给我备用。

  2分析原因,认真反思

  看到错题后我首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1)遗忘。由于学生平时学习巩固消化不够,解题时脑中一篇空白,因而不能正确解答。(2)审题不清。在练习前老师讲过类似的习题,由于学生思维定势起作用,题目稍加修改,学生未深入审题,引起解答错误;或者是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分析不透,要求把握不准,在解题时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3)一知半解。学习时满足于对知识的一知半解,不认真理解掌握,练习时只要几个知识点综合应用,题目就难以解答。(4)忙中出错。由于完成作业时间短,出现笔误现象,又没有时间认真复查,所以有了错误。(5)课堂上学习时完全没有学懂。针对这些存在的原因我再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备课不充分造成的呢,还是学生自身存在问题,然后调整教学计划。通过对错误的分析和整改,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不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减负优质的目的。

  3合理利用,提高效率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题情况,首先,我会进行归类,如果是学生通过内化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在小组长的监管下自己纠错;如果是一部分学生题目理解有困难,需要帮助,我则让小组长带领本小组的成员商量解决;如果是重点的题型,班级学生出错率又高,我则采用讨论或讲解的方式,让其分析错误原因,然后再反复训练,加强变式练习,不断强化,加深印象。

  同样,错题库也为我出练习题作好了铺垫。每次的课后练习或周末训练我大都是从错题库里选材,这样既克服了选择题目的盲目性,出现重复练习的情况,又能节约时间,为后期的教学做好前测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公倍的教学效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