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4-08 15:03
摘要:对于数学学习中的计算能力来说,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教师有必要改变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研究与时俱进的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多才多艺的发展时期,要想长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需要数学教师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足,比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融入数学学习。
计算是数学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小学生应夯实自身的计算基础能力,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计算问题在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渗透,也是确保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前提保证,尤其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更应注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通过趣味教学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就其根源还是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采用教师一味的让学生做题,通过大量的做题,一次又一次做题记忆来提高数学计算能力,不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枯燥的计算训练只能事得其反,影响学生的计算兴趣,不利于计算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切入点,通过趣味教学的方式,点燃他们的计算兴趣,提高其计算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口算或笔算等竞赛游戏来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在计算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进而提升其计算能力。
二、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具备图、文、声、像、影的表现特征,能够将传统教学形式,转变为一个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的感受,大大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图片的传输信息形式,将会由于教师的口述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象化认知理解,能够加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效率。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加强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从而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学生基本都存在对较大的数,缺乏一个直观性理解,所以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直观表现的展示,使得学生对不同数值有了清晰直观的认识。如:教师可以分开展示10个正方形,然后将这10个正方形排成一竖排,引导学生认识10个1是10;然后再分别展示10个竖排……。以此类推下,将会促使学生对10000的数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与体验,从而自然保证了课堂学习效果,为学生计算能力发展起到奠基性教育作用。
三、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基础计算技能
计算技能是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才得以积累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们的数学计算训练,切实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掌握更科学高效的计算方法。在这方面,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一是要将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当作重点。在小学数学计算中,学生接触到最多的计算方式就是列竖式,但由于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粗心大意,再加上基础较差的缘故,期间很容易出现漏算、错算的现象。而针对这一问题的改进,教师便可加强笔算训练,不定期抽查学生们的笔算过程,以便及时发现他们最容易出现错误的计算环节,由此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二是要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基础。口算决定着学生的笔算速度和计算的准确性,尤其是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往往最能考验、也最需要学生的口算能力。而在求解比较复杂的计算题时,学生就需要手口结合逐步计算出最终答案,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口算技能的训练;三是要帮学生弄懂计算规则,并学会合理运用。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的教学中,便涉及到了很多简便算法的学习,此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实施加减乘除法的计算训练,让学生了解到其中的特殊规律,由此简化计算流程,以促进计算效率的提升。
四、注重计算检验,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没有计算检验的习惯,导致学生计算时经常出现错误。事实上只要稍微检验一下,一些常见的数学计算问题都可以找出来。由此可见,计算检验习惯的培养对学生计算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教师要为学生检验习惯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计算检验的培训工作。
小学生计算检验习惯的培养应注重以下几点:(1)检验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计算检验习惯需要注重检验方法,让学生灵活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主要是口算检验和公式检验等内容。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利用竖式计算以后需要对计算式进行口算检验,通过口算与竖式计算的结果对比来判断自身的计算是否正确,而公式的验算也是计算检验的一种。在公式计算完成以后,教师要利用公式的推导公式再次对计算进行推导,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2)检验效果评估。计算检验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检验习惯要让学生认识到检验的效果,学会分析检验前后的实际对比。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计算检验都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计算问题,通过检验效果的评估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检验的重要性,从而在计算后进行检验。(3)自主检验意识培养。计算检验意识的培养主要涉及计算后的检验。在平时数学计算训练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计算以后先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验算后对比答案进行评改。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验算习惯,在正常的考试中自主地进行验算,对自己的计算过程、结果进行检验,从而提高自身在计算中的准确率,形成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数学教学密不可分。然而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却是层出不穷。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时认识到在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同学生计算实践之间的关系。再有,教学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无论是学生或是教师都应该做到学习之后的反思,教师也要不断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以尽量避免学生在出现类似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衍玲.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4}(18)
[2]陶丽.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014):280.
[3]王鹏.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2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