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学校心理支持的初探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学,方法策略
  • 发布时间:2022-04-08 15:06

  摘要: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因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烦恼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状态会变差,难以稳定自己的情绪,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中学教师紧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加强对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习惯,熟悉自己的心理发展特点,知道遇到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学习压力较重,又面临着高考的重大抉择,会使得学生在此时期承受较大的生理压力与心理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较为不利。伴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越发关注,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的首要目标。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急需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的过程中,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亦有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状况给出解决措施。

  一、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增加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不能忽视学生的身心特点规律,而是要遵循学生的现状特点来对学生展开教育引领,在沟通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症状。例如为了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知道学生真正忧心的是什么,教师可以先设计调查问卷,在问卷中咨询学生: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吗?你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吗?你知道出现哪些行为预示着自己有了心理健康问题吗?在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你会怎样做?你认为自己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你希望得到哪些人的帮助?你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在学生提交调查问卷后,教师可以综合分析学生的信息,然后进行筛选和提炼,分析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知道学生遇到了怎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等,结合学生的答案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借助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二、创设教育情境,满足心理需求

  中学时期的学生仍然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对于他们而言,世界充满了未知性,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理创设教育情境,也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其主动参与到心理探究的过程中,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勇敢地袒露心扉,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样的教育情境具有多样性,多媒体情境、生活情境等等都是有效的心理疏导环节,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学生难以言表的心理状态转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生活场景,促使大家理解并感受到情绪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教师也能侧面关注到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给予其适当的帮助和鼓励。

  比如,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因素设计不同的情境主题,学习成绩、家庭情况、个人性格等等,结合这些主题完成多媒体情境创设,搜集相关的资料短片,以学习成绩而言,帮助学生摆正心态,不以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自身能力的唯一标准,注重个人的进步情况,缓解他们因为一次成绩失利便失去学习信心的心理状况,使其具备看待成绩的平常心,重点是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效改进。

  三、探索心理健康干预机制,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健全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干预机制,这是新时代教师的必然要求。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横向拓展和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以及相关行为学知识,以此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了清晰、正确的判断标准。其次,教师还需要设计当某一学生具有心理危机的干预预案,以此在真实性发生自己的眼前,自己不会不知所措,能够遵循科学的安抚措施,进而做好疏导性心理干预工作,也不会进一步激化师生矛盾,造成学生心理再次受到打击。最后,中学教师要定期开展集体性德育实践活动,有效针对已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通过集体活动的参与中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如:当学生自卑心理较重,不仅成绩下滑严重,而且班干部反馈日常与其他学生交流不多,那么就可以及时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劳动式、德育式主题实践活动,促使该学生在不同主题的实践性活动中,以集体参与氛围影响下、班级干部及学生的加油呐喊中、教师的鼓舞眼神中,逐步感染该学生的情绪,打开日益封闭的内心,周而复始下,自然实现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四、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高低则在于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健康水平,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发挥感召力,通过提升专业素养以及良好的心理处理好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通过明察秋毫的观察,充分抓住学生身上的情绪、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及时加以疏导。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书籍提升这方面的知识素养,并且掌握解决一些心理问题的具体方式与方法,做好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学校要组织教师多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与论坛,通过多渠道获取更多心理健康知识,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心理教育的质量,从而应对中学阶段的学生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同时,学会采取适宜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惑,拥抱蓝天与阳光。

  心理健康教育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创造的过程,需要与学生的心理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以全面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全面的推进。作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以上教学策略,探索学生的心理状况,更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方向,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辅导标准,全面探索多种途径和方法,与时俱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达到学校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韦晓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20(04):176.

  [2]张学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模式探索[J].读写算,2019(23):29.

  [3]程戈鹏.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体育风尚,2019(05):265+26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