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教学反思——拓展课程《法律微讲堂》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22-06-14 19:29

  当前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青少年学生不懂得自己的合法权利,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有关系。这些都需要青少年学生认真的学习民法,了解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通过校园欺凌、校园贷款以及20个常见的民法典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提高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明辨是非。

  1 《法律微讲堂》开设的背景与理念

  《民法典》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法律体系的基础,规范着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民法典的颁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立法的宗旨和目的是保障公民的私权,充分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以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宗旨。《民法典》规范了人从出生到死亡,让你一生有法可依,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是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法律。

  当前青少年学生校园诈骗等事件屡屡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青少年学生不懂得自己的合法权利,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有关系。这些都需要青少年学生认真的学习民法,了解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民法典是青少年权益的保护屏障,法律微讲堂,选取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问题出发,为大家解读民法典如何为未成年人保驾护航。

  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通过民法典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树立法治精神,形成法治理念,懂得自己的合法权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 《法律微讲堂的》实践与创新

  2.1 课程简介

  本次的拓展课程主要分了三讲6课时,第1讲《民法典》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第2讲:校园借贷怎么套住学生,校园贷款合法吗?;第三讲 民法典将这样守护你一生——20个问答看民法典。这三课时的安排是基于当前高中学生面临的比较多的社会热点问题而设计的。当前校园诈骗层出不穷,还有高空抛物、宠物饲养、网络平台上传虚假信息等都是与高中学生息息相关的。作为这些都需要青少年学生认真的学习民法,了解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课程主要采用研讨和活动式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去讲述自己身边的一些故事,教师主要是讲述一些法律知识,学生把法律常识和案例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2.2 课程内容

  第一讲《民法典》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民法典》规定的未成年人是未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

  (1)未成年人因其自身特点等需要特殊保护。首先从未成年自身而言,未成年人在生理上不够成熟,心理上也不够强大,在社会生活很多问题的处理中还处于弱势地位。自己还没有完全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外界不良影响和侵害。其次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而言,对未成年人的特别规定更有利于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2)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条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在这里我们重点讲述了学校的保护。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应该了解学校应该为自己身心发展,维护在校学生的安全做哪些努力?必须做好相应的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对校园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和消除;每学期要举行安全逃生演练;及时完善校园安全管理措施。

  (3)未成年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就是通过向政府相关部门、或者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获得帮助。另一方面未成年人自己要依法自觉做人做事。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遵纪守法,加强道德修养,抵制不良诱惑,谨慎交友,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等。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青少年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这样做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案例1:一个孩子拿父母的手机给优秀充钱,这种行为该怎么办呢?民法典明确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未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未成年人给游戏充值大额度的金钱,在法律上就相当于签订了合同,签订合同是需要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说未成年人充值是无效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直播管理的具体通知,要求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用户必须实名制管理,未实名用户,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无行为能力人充值打赏,所有金额都应当退还。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打赏等的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如果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者返还款项,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这就说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充值打赏,监护人可以要求退回与其年龄和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

  案例2:因紧急情况,孩子自己一人在家谁来管?比如当前因为新冠疫情父母突然被隔离。这次的民法典进一步完善了监护制度。“因发生突发紧急情况,监护人无法履行职责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临时生活照料设施,”民法典明确了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的管理职责,这也是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所以当未成年人遇到紧急无人照料的时候,要学会向居委会、村委会和相关民政部门求助。

  案例3:未成年人话语权的增强。民法典规定:针对离婚的父母,子女的归属权问题"子女已满8周岁,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8周岁以上的孩子已有了相应的意识和认知能力,针对抚养权问题,应该尊重他们的真实意愿,尊重孩子的选择权话语权,更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第二讲:校园借贷怎么套住学生,校园贷款合法吗?

  教学目标主要是了解校园贷款及涉及的法律问题,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和金钱观。教学方式主要是案例分析。校园贷的特征分析:平台数量多,准入门槛低;借款手续少,速度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借贷。民法典明确禁止高利贷放款行为。根据《民法典》第十二章“借款合同”的第六百八十条相关规定:(1)禁止高利(息)放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2)贷款合同未约定支付利息的,视为无息。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层面明确禁止高利贷行为,充分说明国家对高利贷行为绝不容忍的态度。

  对于学生如何防范校园不良网络贷款?

  首先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的消费观,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坚持量力而行、适度消费,反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第二,增强法律意识,了解一些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在使用校园贷款时要慎重,要仔细审查合同,注意网贷主体是否合法,分清是不是正规的借贷机构,有没有过高的利息和违约金等。第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遇到问题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并及时报警,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第三讲民法典将这样守护你一生——20个问答看民法典,本讲主要是通过20个问题关注学生实际分析民法典的相关内容。比如14岁的小林知道妈妈的付款密码,他用妈妈的手机看直播,自主自觉地给主播打赏10万元,妈妈事后发现了这笔转账,妈妈能否追回打赏呢?能!还比如有人恶意打骚扰电话,而且是经常打,这使得小刘非常烦恼,完全影响了正常安宁生活,这能不能算作侵犯隐私呢?能!还比如小刘在餐厅吃饭,服务员一时粗心大意将他人点的一道菜上给他,小刘知道这不是自己点的菜,但还是欣然接受了,自己认为这是服务员的错,服务员发现后,可否让小张付钱?必须付钱!小刘同学参加了一场学校间的足球比赛,在踢球时不小心和对方球员发生规则了范围内的碰撞,比较严重,出现了脚踝骨折的问题,请问他能否向对方请求赔偿吗?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但是未成年学生并不知道怎么去处理,通过民法典这些日常案例的学习,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法律常识。

  2.3 课程创新之处

  充分结合学生实际选取教学内容重点,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让法治意识深深扎根于学生脑海。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将法治精神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尽可能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二是要鼓励学生联系实际提高法治意识,将法治意识落实到自己言行当中,在生活学习中自觉地规范言行做遵章守法的好公民。

  学生的活动更多的表现为讨论案例,合作辩论,而不是机械的问答式,学生的思想放飞了,能让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并逐渐构建自己的法治教育知识结构,同时溢发创造力,主动寻找并提出问题,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尽情畅游,知识被巩固升华,法律法规学习也更加深刻有效,法治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课程主要采用研讨和活动式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去讲述自己身边的一些故事,通过学生自我谈论探讨,再结合法律分析,更加真实,更容易理解。

  3 成效与范式

  在这次的拓展课程中,学生通过民法典的学习增强了法制意识和法制精神,更好的了解了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并且能够运用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取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是法律意识增强。通过《民法典》及典型案例的学习学生认知到我们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受到法律约束,法律至高无上,是不可侵犯的,谁违反了法律就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在民法典知识的学习中,要将道德教育贯穿其中,使青少年自觉树立守法意识,从而能够更和谐地处理与家庭、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比如在学习和了解了校园贷的真实面目后,一方面在需要校园贷款时,学会要仔细了解和审查合同,注意网贷主体结构是否合规,是否有过高的利息和违约金,是不是利滚利,能否出具规范的贷款凭证等。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学会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遇到问题或者遇到暴力催款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反映和及时报警,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民法典的学习,可以教会我们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财产权、人格权、隐私权等民事权利。通过民法典的学习,学生对生命健康权、财产权、人格权和隐私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树立青少年学生的权利意识,不仅包括对这些权利要有基本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当这些权利受到侵犯时,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比如当你侵害到你的人格权,你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青少年学生在树立了权利意识的同时,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权利的行使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行使确保权利的实现。青少年学生通过通过民法典的学习不仅学习到法律常识,还应该懂得培养自己的宽容、理性、尊重以及爱人之心,在行使自身合法权利的同时,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这也正是民法典法律精神的内在要求。

  (3)学会了辨清真伪。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受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通过民法典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分辨清楚健康和不健康的东西。比如学生对套路贷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区分出哪些是正规的贷款,哪些是套路贷,哪些不合法的贷款。

  4 思考与展望

  这次的拓展课程取得了不少的收获,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民法典常识和案例的结合中还不够具体,对民法典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因为只是选取了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关注点涉及的范围比较小。第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太少。这次的民法典学习中,充分暴露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自己的权利,更不知道如何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权利。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第三,在平时的教学中缺少对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的灌输,法制思想的学习也不到位等问题。

  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事关祖国未来,“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首先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不断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第二,把法律知识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中。在平时的上课中,应该多给学生灌输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案例学习。第三,拓展课程法律常识的学习应该更全面更完善,比如刑法等的学习。法制学习法方法可以更完善,更多样。不断拓展创新,与时俱进,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政治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