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图式理论,小学,英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6-14 19:34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上所提出来的有关概念,其将心理活动视为一种认知、学习、排查的手段,通过重组信息认知结构,提高个体获取信息的速度。随着图式理论的不断发展,其不仅在心理学研究中发挥出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在现代教育指导活动中也展现出了新的教育功能:与传统的教学指导模式相比,图式理论更加重视信息结构的变化,其认为,每个信息都存在“外延部分”,合理应用这些“外延”,能够搭建新的信息框架,提高学习者获取相关信息的速度。借由图式理论创新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学生搜集信息的速度、书面表达技能将同步提升,在优化信息结构的同时,也能够从全新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小学英语知识。
1 图式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1 储备写作资源,帮助学生动笔
现代认知理论将图式理论定义为从心理上理解、认知相关教学素材的基本教学结构,在教学指导活动中,其更加重视学生在感性意识上的学习表现,希望让学生在认知、归纳的过程中获取学习经验。在这一要求下,图式理论有了新的定位:其正在演化为一种帮助学习者获取信息、获取关键知识的重要教学手段。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完成积累任务,储备相应的英语资源。图式理论的研究者曼德尔认为,图式理论是存在于记忆当中的一种认知结构或数据结构,在感知、行为、知识储存等活动当中,图式理论起到了帮助学生认知、归纳知识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储备的资源素材极为稀少,即使重新设计了教学模块,学生也很难取得好的表现。图式理论将不同板块的英语知识串联起来,以引导学生写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单词、语法的归纳整理,帮助学生获取英语写作技巧与可用资源。对于学习者来说,图式理论就是一个亟待补充的知识库,围绕着英语知识填充其内涵,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量与创作能力,也正因为有了图式理论的支持,学生的下笔才能更为自然。
1.2 梳理文章结构,掌握写作技巧
拉梅尔哈特、斯莫伦斯基、麦克莱兰等人重新定义了图式理论的特点,他们认为,图式理论同样是一种帮助个体认知、获取信息的手段,但其所搭建的结构式知识图式使其区别于传统的认知模式:图式理论表现出了更强的结构性特点,在解释感知、调节行为、记忆储存等活动中发挥出了更大的价值。在这一特点下,图式理论正在逐步演化为帮助学生认知关键信息的重要手段:当不同的信息相互融合,既有的信息结构将发挥出“地基”的作用,为后续信息的导入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学习者来说,图式理论实现了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巧妙融合,在情感上、理性认识上充分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借助图式理论,学生能够从阅读、欣赏等活动中搜集文本,在对相关文本的表达特点、创作技巧进行整理的同时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并借助图式理论来积累 创作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其所掌握的习作技能可能来自于写作练习,也可能来自于文本阅读。通过图式理论的铺垫,学生能够结合核心词快速理解文本,进而对阅读文本、写作任务的有关要求给出回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3 实现板块联动,提高写作技能
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有关教学活动不能完全围绕着写作活动开展,作文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关板块的教学承担着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语言素质的重要任务,可以说,一切与英语交流有关的教学模块都能够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发挥出作用。但结合现有的教学指导活动来看,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自成一派”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在针对写作教学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要求学生写,并不注重积累、修改等活动与写作教学之间的配合。学生通过重复写作来获取写作经验,但由于缺少参考素材,其很难快速提升自身的作文技巧。配合图式理论,可从信息的应用方式入手重新调整写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围绕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板块,从认知信息、积累信息、获取信息等多个角度设计教学指导方案,随后以此来保障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互动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多板块联动虽然提出了新的学习任务,但在帮助学生理解作文材料的过程中,也为学生解决了“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多板块联合,能够为学生提供可用的英语资源,进而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英语知识。
2 图式理论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通过图式理论设计写作框架,学会写作
小学生的语言素养与学习能力尚未完全成型,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其一直在借助被动式的学习方法参与相关教学活动,学习能力差、对于英语知识的了解不够透彻,当教师引入写作任务时,学生很难取得好的表现。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写作教学活动无异于“强人所难”,其并不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要让学生在情感上、能力上接受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活动,必须创设完整的作文框架,通过对框架的填充、整合调动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在配合图式理论发起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可尝试利用图式理论搭建英语写作教学框架,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促使学生多角度掌握英语写作方法。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My family》的教学为例,当教师围绕着“My family”这一主题布置写作任务时,学生需要对家庭成员进行介绍,在写作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英语技能。但由于英语表达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多带有较为明显的重复性特点:My name is ...My father is ...My mother is ...物主代词的重复使用使得文章显得格外拖沓,配合图式理论,可重新搭建写作框架: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家庭成员介绍、情感表达等角度入手书写作文,结合汉语作文的表达特点书写故事,如下列句子所示:This is my family photo, the man is my father, the woman is my mother,She is making dinner for us.这样的表达十分简洁,且能够快速交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随后的教学活动中,要针对作文结构配合图式理论导入作文教学:除这样的总分总结构之外,还可尝试用哪些结构来书写作文?通过“介绍家庭成员+抒情”的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提高小学生书写作文的积极性。在后续的作文教学活动中,要借由图式理论帮助学生分析作文的不同结构特点,提出多元化写作任务,用书写、积累去获取作文技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2.2 通过图式理论准备关键资源,润色作文
在小学生的作文当中,结构简单、内容单一的句式结构极为常见,受限于英语积累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对于简单句情有独钟。借助简单句开展写作教学活动,虽然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对于作文教学所产生的抵触感,但长期应用简单句却只能激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导致学习者的作文技能无法提升。要帮助学生掌握新的作文资源,教师可尝试借助图式理论导入素材,对小学生的作文进行润色、加工,丰富作文的内容与表达方法。用图式理论吸引学生去学习、总结、归纳,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在指导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借助图式理论确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整理英语资源,保障英语教学活动稳定向前推进。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How much》的教学为例,在围绕这样的疑问句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写作思路,教师可尝试利用图式理论掌握关键资源:How much是一个疑问句,一般用在交流活动当中,表示对于数量的询问。配合语言知识,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搜集英语素材,在课堂上进行表达。如下列句子所示:
1)The teacher tell me that China is very short of water, so how much water does China have?
2)Mother says she had to do a lot of housework every day, how much does she do?
在每一个句子当中,都包含着对“How much”的应用,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给出句子,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挖掘情境、课堂互动等方式提出对应的疑问句,掌握英语互动方法。在这一环节,师生双方可通过语言互动来掌握相关写作技巧,对于英语联想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在教师给出例句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2.3 通过图式理论进行作文评价,积累经验
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与书面表达能力,必须针对小学生的作文素养、作文过程积极落实教学评价工作,借由教师的评价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作文技巧。在针对小学生实施评价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评价的设计要从书面表达、英语技能等角度进行考虑。但综合性过强的教学评价模式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单元化的评价机制又无法发挥出锤炼学生技能的基本功能。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创新评价机制,对学生的积累量、作文技能、书面表达能力发起综合性评价,实现一次评价、终身受益的育人目标。在评价学生的作文能力的过程中,可借助作文素材发起评价工作,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My day》的教学为例,在指导学生创作英语作文的过程中可围绕图式理论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英语知识,建立对应的评价标准。《My day》围绕着时间的表示方法展开教学,重视学生对英语技能、英语知识的应用,但在作文教学活动中,重复应用“XX clock”的表达只会让作文显得啰嗦。配合图式理论,要创新作文评价模式:除控制相同语言结构的出现频率之外,更要帮助学生掌握全新的英语表达方法,在评价的过程中进行句式的置换,提高作文的可读性。围绕着图式理论,要针对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水平设计教学模块。以下列句子为例:
1)I arrived at school at 6 a. m. -I was at school when the sun just rose。
2)I go home at 5 PM and —— When I come home, the sun is also slowly falling.
在围绕“My day”这一主题书写作文的过程中,将注意力转移到评价活动当中,结合图式理论,对学生的语言技能与表达能力进行评价。作为一种围绕着认知演化而来的评价方式,图式理论实现了课堂文本与学生作品之间的整合对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二者之间的差异,从而主动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润色。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活动来说,图式理论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自学意识。
2.4 通过图式理论尝试修改作文,主动进步
图式理论的最大价值便在于信息的认知、对比,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创作的英语作文便是教师需要比对的材料。但相关教学工作不能万全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而是要借助学生的能力重新设计教学模块,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配合图式理论,教师可尝试创新作文的修改方法,围绕英语中的语法知识、表达技巧设计全新的作文指导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究,创新作文教学形式。用图式理论去改变教学,用英语作文训练学生的相关技能,能够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快速发展。配合图式理论,可尝试帮助学生重新修改英语作文,掌握语言的润色与表达技巧,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Asking the way》的教学为例,围绕图式理论的认知特点,可将有关作文教学转化为一个认知、翻译的过程,教师向小学生提供素材:一年轻人向老者问路,“老头儿,东庄怎么走”,老人怒斥,“五里(无礼)”,年轻人走了很远不见东庄,若有所思。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配合图式理论对中文参考材料与英语作文同步进行鉴赏:在书写作文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角色的情感,更要考虑相关答句中的谐音问题,选择合适的单词素材。借由图式理论,学生开始重新定义英语作文的写作方法。教师也可要求学生围绕着“Asking the way”创造一个新故事,将学生所掌握的趣味英语知识应用起来,认知,探究,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2.5 借由图式理论展示作文素材,全面发展
在对学生的作文技能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学生终将创作出合格的作文作品。此时,教师要对学生所创作的作文素材进行展示,全面满足小学生的作文写作需求。作为引导学生的重要角色,教师可通过图式理论来展示作文素材,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技能。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Road safety》的教学为例,配合图式理论发起教学活动,要为学生创造认知、应用英语知识的机会,创新英语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借由图式理论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他人的作文作品进行鉴赏。在这一环节,作文中的创作优点与自身的不足被进一步放大,在认知作文素材的同时,学生也在重新理解英语知识。教师要尝试设计互动性更强的作文评价方案,针对图式理论的有关内涵设计英语互动板块,让学生学习、交流,进而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对于写作教学来说,学生所创作的句子便是引入图式理论的最佳素材,教师要从学、说等多个板块入手,利用图式理论积累资源,让每个板块的知识都为图式理论服务,保障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
综合来看,图式理论正在从新的角度帮助学生认知、掌握英语知识,教师要尝试分析图式理论的内涵,以积累、互动、对比为基本手段,优化学生的作文过程,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养。尝试设计多元作文教学模块,配合图式理论引导小学生“认知”,有助于学生作文技能的逐步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双沟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