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分析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音乐
  • 发布时间:2022-06-14 19:31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国家不断出台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推进学校育人功能,落实素质教育,将不断加强学生素养提升工作,美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织部分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培养学生能够从学科育人中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 现阶段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教学趣味性有待加强

  因为小学阶段学生音乐基础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较为薄弱,其正处于对音乐情感培养的初始阶段,学生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发现有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太重视对学生兴趣方面的培养和引导,只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导致学生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中的注意力无法得到有效集中,从而就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1.2 教学体验情境较为单一

  因学生自身理解能力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其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需在欣赏课教学时,有针对性的设计较为适宜的教学情境,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时的情境设计并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理解以及欣赏方面出现思维上的障碍,无法真正有效地让感受到音乐欣赏课具有的魅力以及学习价值。

  1.3 教师没有对学生音乐欣赏的过程进行正确引导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到音乐作品,而这仅靠教师进行的灌输性教学活动以及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感悟是不够的,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其很难通过表面感悟的形式来对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和艺术价值进行理解,此时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的额引导作用便凸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现阶段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对于以学生为本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好,缺少采取对个体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引导,统一固定的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让全部的学生都融入到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阶段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问题的优化措施

  2.1 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趣味程度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中我们看到小学阶段学生普遍非常喜欢上,因为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音乐教师普遍和蔼可亲,所以既能够对学生进行艺术的熏陶,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

  音乐教师需要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程度,并有意识的开展趣味教学活动,通过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方式,以此提高音乐欣赏课中的教师的课堂吸引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理解以及欣赏方面不再出现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在音乐欣赏课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寻找适合小学生听的歌曲或者纯音乐来作为音乐课教学的教材,以此进行初步的指导教育,进而从学生的听觉层面上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而这便需要音乐教师营造出集体化的音乐欣赏环境,教师需要基于充分了解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学习阶段的心理特点的前提下,设计出具有集体性和互动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内容,同时在教学阶段通过有效指导学生音乐欣赏行为的方式,使学生可以在集体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充分的音乐体验、音乐感知以及音乐鉴赏,以此才能有效激发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此外,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中,由于涉及到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教师在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时,需要有意识的将音乐基础知识和趣味练习活动进行结合,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方法,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良好音乐欣赏课堂环境,创建出快乐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氛围,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在音乐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

  2.2 营造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情境

  教师在营造音乐欣赏教学情境时,可以通过利用小学生具有较强好奇心的性格特点,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背景以及文化内涵等信息进行结合的方式,为小学生营造出与音乐作品相符的故事情境,使小学生可以在特定的故事情境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更好的对音乐作品中含有的艺术元素以及情感内涵进行学习和感知。并且,教师还应通过对音乐作品中的故事情境进行分析,建立出和音乐作品相应的表演情境,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中真正的动起来,提高学生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进而实现有效集中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方面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感受到学习音乐知识的乐趣,让学生了解到音乐知识的魅力,达到提高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

  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活动阶段,其需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情境生活化的创设,树立起自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生活教育理念,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重视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需要遵循“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根本理念,在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音乐元素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活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的对音乐作品中的魅力进行感受,甚至在生活中体验到音乐作品的故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去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感悟音乐作品的内涵以及欣赏音乐作品的魅力,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

  2.3 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特性的感悟和体验

  教师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提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教案中的教学内容以及选择音乐作品的欣赏难度不能超出小学阶段学生的能力范畴,同时在学生参与音乐欣赏学习时,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控,保障学生可以高效的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并且,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引导学生自行对音乐作品进行感悟欣赏,使学生可以在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充分结合自身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怀和审美体验,进而才能更好的体现出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体验到更加丰富的音乐欣赏作品体验,使学生可以真正深入到音乐作品的情感世界中,实现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教学目标。

  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例,这是一首深受全国人们喜爱的民间小调,她清丽、柔婉,是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的好教材。《茉莉花》原名《鲜花调》,各地的《茉莉花》歌词基本相同,风格也基本相同,江苏版本是典型之一。《茉莉花》曲调优美流畅,体现江南人文风情的阴柔细腻的特色,具有鲜明个性和极强生命力。教师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加清除的感受到江南水乡具有的风景美如画的特点,可以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出一些江南地区的景色图片或者视频,使学生可以在欣赏江南景色图片和视频的过程中激发出自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情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茉莉花》这一音乐作品的情绪、旋律以及速度等多个角度进行感悟和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江南地区音乐作品具有的清澈秀丽以及细腻婉转的特点,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欣赏情感。引导学生畅谈江南的风土人情、建筑名胜、文人雅士等方面了解江南文化,不仅表现在古今江南名人的书法国画、诗词歌赋,也融合在了江南小调中,因此江南的民歌小调也呈现出细腻、清秀和委婉。让学生在反复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了解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通过自身的联想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以及内涵进行体验和感悟,进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美感鉴赏能力提高的教学目的。

  2.4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品味音乐中的人文情感

  基于核心素养下开展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活动需要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和品味,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应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通过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可以在浓厚的音乐探究、音乐聆听以及音乐反思氛围中下意识的熟悉音乐作品的主题,同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身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律动、思考、模仿以及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结合自身的思考以及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勇于表达自我和展示自我,实现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音乐情感素质良好发展的教学目标。以《动物狂欢节》这一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在对这首旋律较为诙谐幽默且让欣赏者感受到舒畅的管弦乐曲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以及体验音乐作品情感的方式,让学生利用一些身边的物体进行主题音乐中各种环境音效的演奏,不仅可以彰显音乐作品的滑稽有趣。学生还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一音乐作品主题音乐中的其他音效进行主动的探究和体验,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音乐作品中具有的表现力,使学生的人为情感可以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深化和发展,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效果。

  3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3.1 体验式教学法

  (1)情景体验的教学方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情景体验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可以全面的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了解程度,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在进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一课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体验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出草原放牧的情境,之后再引导学生对这一音乐作品进行学习,在学生完成音乐作品学习任务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创作,进而加深学生对于《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一音乐作品的体验和感受,为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供良好的基础。

  (2)参与体验的教学方式

  参与体验教学方式的重点便是教师需要从学生感性的方面作为切入点,通过情感表达以及美好情境来打动学生,以此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可以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深层次的感受和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中的音乐核心素养,实现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以《嘀哩嘀哩》这一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在开展这一音乐作品的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方式,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内容向学生展示各地春天的美好景象,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视频和图片中的春天美景的方式,通过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思想层面上置于春天的情境中,进而使学生感受到春天具有的美好气息和生命力,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说出自身对与春天的感受,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想象和思考,激发学生对于春天的情感共鸣,奠定学生更好的对这一音乐欣赏课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基础。此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音乐欣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氛围,使体验式教学方式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3)沉浸体验的教学方式

  沉浸式体验教学的方法则需要教师对音乐作品的背景以及内容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以此才能使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介绍,使学生对音乐欣赏作品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使学生可以沉浸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思维和音乐习惯。以《报灯名》这一戏曲欣赏课为例,在教师开展这一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向学生京剧行当、京剧表演形式做了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通知元宵节的导入,让学生对《报灯名》中的内容的前因后果充足的了解后,眼前出现古代时候元宵节看花灯场面,使学生可以沉浸在作品的内容中,同时深层次感受到京剧作品的情感表达方法和情感体会,为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突出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也需要坚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元素,使学生可以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同时,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时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可以在聆听音乐作品的同时感受到音乐欣赏带来的乐趣,进而帮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其蕴含的意境美和节奏美。在教师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内容时,教师需要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进行多样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主体地位的作用,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思考的方式形成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独特感受。之后,在学生对音乐作品已经形成自身初步的认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身对此音乐作品的理解。并通过此方法掌握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并以此反馈信息为基础组织学生再次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分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作品具有的韵律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教师通过在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进行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时不仅可以感受到音乐作品的节奏和旋律,同时还需要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情感、情绪以及意境等内容进行体会。此外,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可以优化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教科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