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略谈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小学,音乐,教学
  • 发布时间:2022-06-14 19:49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追求质量。在音乐鉴赏中对音乐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以及听觉效果都有极大的期待听觉与视觉虽然从人体感官方面来说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某种精神层面来说又是相通的,它们相互渗透在大脑中逐渐形成视听联觉。视听联觉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它对人们的审美有重要作用。小学生在进行音乐学科的学习时可以通过视听联觉深入了解音乐学科的魅力。

  1 在小学音乐欣赏中运用视听联觉的意义

  1.1 激发小学生的倾听兴趣

  陶行知曾说过: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的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只有小学生对音乐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并且从音乐学习中收获快乐,这将成为学生在音乐的追求上不竭的动力。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表明兴趣是人对活动、事物表现出来的积极以及肯定热情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对事物的探索以及认识的心理倾向甚至还会带有感情色彩以及向往的心情。为此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课程时可以先对学生展示与音乐内容有关的符号或是学生喜欢的动画,令小学生对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有极大的兴趣,从而唤起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视听联觉,在这时小学生对于“学习音乐”这行为有了准备心理那么在后期教师的教学中学生就能够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后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获得持续性的快乐体验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自己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体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聆听音乐这一行为的兴趣大增树立了欣赏音乐的自信心并开始对音乐学习展示出前所未有的主动性从而提升音乐教学效率。

  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音乐的基础,学生如果对音乐学科没有兴趣那么也很难会主动积极地参加音乐教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的思维中形象直观思维是最主要的并且由于年龄因素小学生对未知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而这种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正是构架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

  以人音版为例教师在进行《口哨与小狗》、《我有一只小羊羔》《三只小猪》的欣赏教学时笔者通过视觉艺术为小学生展示小狗、小羊羔以及小猪的卡通图片,通过动物图片的闪烁来表示音乐的旋律,不同的动物代表了不同的音乐片段。这样多样化的视觉手段以及封堵的教学形式将小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充分地调动起来,对小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进行深入地挖掘,从而推动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感知,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体现了音乐学科的综合性、灵活性以及艺术性,这些特点也使音乐学科不再是冷冰冰的科目而具备了鲜活的生命力。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年纪还小对事物感兴趣的程度也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他们的兴趣取向进行仔细地观察。通过研究表明一般三到九岁的孩子对游戏性强以及节奏感强的活动更感兴趣;十到十五岁的孩子对音乐旋律强、流行性音乐更感兴趣;十六到二十岁的受教育者对音乐相关的历史知识和理论知识会更感兴趣一点。当然这些研究具有普遍性不排除个别小学生具有兴趣的差异。兴趣的产生和愉快地情绪息息相关,小学生只要在学习中能获得快乐那么就很容易对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部分小学生的音乐兴趣也许和其他年龄段更符合,只是由于年龄的不同更加有侧重点。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询问的方式对小学生的兴趣进行调查效率比较低下,由于小学生对教师的传统敬畏心理学生很难在教师面前直接的表达真实的想法,教师要从小学生的情绪反应中进行真实地感受调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这句话充分地表现了学习与兴趣的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要通过视听联觉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1.2 加强小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记忆是所有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音乐学习也不例外。音乐记忆可以帮助小学生对学过的音乐产生深刻的印象。而音乐记忆具体是指受教育者在音乐学习中对学过音乐的整体轮廓留在脑海中当碰到合适的条件时可以进行重新在线以及恢复。在音乐作品的欣赏、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音乐创作等众多音乐学习的领域中音乐记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才能进行有效的音乐记忆。如教师在教学《星光圆舞曲》时先制作了一个可以将不同音乐旋律进行多样化展示多彩图形谱PPT,先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地调动起来,令学生对教师的后面的教学活动产生较强的期待,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学生才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教师以及音乐教学上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记忆。

  新课标中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阐述:一到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将图形、线条、记录声音、音乐或是记录声音进行运用。音乐记忆不仅仅是依靠听觉上的记忆视觉上的记忆同样十分重要。音乐虽然主要是听觉上的艺术但是在一般情况使也是在视觉的配合下进行高质量的艺术体现的。语文学科中有一种比喻叫做“通感”将视觉与听觉进行有机结合二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学生完善。例如在看歌词可以帮助学生在唱歌时进行歌词的记忆这样学生会唱得更加流畅;看乐谱可以帮助学生记住旋律,这样学生能够更快地学会歌唱;在合唱中看指挥可以使学生加强对情感以及旋律方面的记忆。

  在音乐教育方面国外以及存在了运用音乐记忆的成功案例如:柯尔文手势法。这是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发明的,其原理就是将音高以及唱名通过手势的形式展示出来,再通过这些视觉形象对大脑皮层产生形象刺激这样就能引起对音高的回忆。这就是典型通过运用视听联觉成功地帮助受教育者进行音乐记忆。

  1.3 提升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艺术是生活的另一面镜子,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同时也来源于生活,音乐艺术是对世界的特殊表现形式。不论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它们都是认知世界陶冶情操以及抒发情感重要工具。音乐家和美术家根据自己的创作将一些可见物与不可见物进行相互转换。例如音乐家可以将绘画、建筑或图形通过旋律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将可见物进行音乐化,在这一过程中听众受到视听联觉的影响深深地陷入音乐魅力之中,从而达到对音乐追求的满足。

  小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通过音符或是图形等形象的视觉表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特点。教师在展开音乐教育的活动时是以审美为核心的,通过美的听觉体验以及抽象的美学形象激发学生主动对音乐情感进行深入的体会从而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视觉以及听觉的融合将抽象的音乐通过形象的外在形式表达出来引起学生心理感受的共鸣从而达到视听联觉。例如图谱的运用。教师可以将旋律的上行或下行通过图谱排列的方向或是线条运动的方向进行体现。将热闹的音乐情境通过鲜明的色彩展示出来同时通过图形的大小表示音乐力度的强弱。这在笔者的《星光圆舞曲》教学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可以得知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对适当的引入视觉元素不只是将听觉与视觉在字面意义上的加起来而是要获得两者相加有更大的效果。将音乐本身的抽象性以及事物的形象化特点相结合将音乐演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唤起欣赏者的形象记忆,令学生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获得更加丰富的视听联觉体验。

  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先令学生观看与音乐相关的图片并令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音乐经验以及认知对将要学习的音乐内容产生初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音乐内容的欣赏,这种方式并令学生单纯地通过旋律对音乐进行赏析的效果要好很多。

  2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视听联觉的运用策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与情感体验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位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以及音乐审美能力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从而提升艺术综合旭阳。在人音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还有许多国外的优秀音乐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小学生的音乐视野能够得到拓展为学生在终身学习音乐的道路上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生的三观和意识观念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这时候音乐教师令学生多接触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对培养小学生的情操有重要作用。

  2.1 通过静态图像进行视听联觉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图像作为视觉的直接体现与声音组成了人们的视听世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图像的形式丰富并且得还具有直观以及生动的特点,图像可以对真实的生活情景进行复制还原,同时图像中还包含了很大的信息量因此它也可以对其他的感官造成一定的刺激。小学生在音乐教育中通过图像与声音的刺激在大脑深处产生无意识的视听联觉反应,将听觉与视觉进行渗透加深学生对音乐美的体悟,将音乐以视觉的形式呈现出来令学生的直观地感受到丰富的音乐文化,这样学生对音乐作品也能产生深入的理解,同时还能帮助小学生构建相关的音乐知识体系促进音乐的发展。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图谱就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中逐渐地推广开来,图谱的使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记忆。

  眼睛是使人欣赏自然的艺术品,耳朵是人欣赏自然的工具。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令学生耳朵与眼睛共用,审美效果会更好,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心旷神怡、悦目、悦耳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海》《云》《大海的摇篮》教学时笔者通过为学生展示的云朵以及大海的图像以或者利用图谱将云的表现形式以及大海的声音的音乐片段进行符号化,这样将图片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进行欣赏时学生更加能产生审美上的共情,同时小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有了更丰富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令学生对音乐进行大胆丰富的想象,去感受音乐中传递的情绪以及音乐中包含的各种要素。

  在欣赏《阿细跳月》时通过月琴、笛子、三弦等乐器独特的音乐以及演奏者高超的技巧把彝族人民唱歌跳舞的画面展示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这一片段时可以将彝族人民唱歌、跳舞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令学生仿佛也加入了彝族人民之中一起伴随着音乐起舞;在欣赏《大鹿》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种类鹿的图片以及鹿不同形态的图片如:喝水、吃草、奔跑休息等。并且将音乐中所用到的乐器图片也展示给学生。小学生边听音乐边令小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同的旋律展现了大鹿的什么形态?学生也可以通过音乐进行故事情节的想象,等到学生听完了以后进行讨论分析,教师还可以制作一组PPT连环画,通过视觉作为听觉的辅助。

  2.2 通过实物激发小学生的视听联觉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是音乐学科最大的特点,具体的形象是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捕捉生活中的音乐形象,从而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可以借助现代设备来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把抽象的音乐以生动活泼的形象展示给学生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共情。生动的教学工具对在小学生教育中非常地受欢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于音乐内容相关的音乐教学工具给小学生造成深刻的记忆。在人音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都表现了生动的动物形象以及儿童生活的生动场景。教师根据这些教学内容针对性地制作一些教学器具辅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还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如教师在进行《百鸟朝凤》的教学时可以制作一些动物的彩色卡片,用卡片来调动学生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教师制作的卡片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这些鸟儿在森林中飞来飞去的样子,学生能够在生动地情景中获得相关的音乐知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的音乐思维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

  在进行《窗花舞》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剪几张窗花,使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剪窗花的乐趣以及窗花的魅力;在进行《调皮的小闹钟》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令学生将自己家里的闹钟带到学校来,令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

  2.3 动态媒介进行音乐视听联觉教学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动态媒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音乐欣赏中聆听是基本,但单纯地聆听并不能完全地把音乐的美进行深刻的体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视听结合以及音画结合融入音乐教学中,小学生通过教师播放的动态画面能够更加真实的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情感体验,这种教学手段为视听联觉教学构建了桥梁。学生可以完全的沉浸在音乐所带来的意境中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视听结合的表现形式已经成了在教学时的主要手段。并且有迪士尼的经典之作就是典型的将音乐作品转化为视听结合动画的成功案例。在《幻想曲》中人物随着音乐进行的色彩的舞动,动态画面与音乐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它们分别的视觉和听觉上进行融合。从而使迪士尼的动画听得见画面、看得见音乐。

  因此教师可以以《幻想曲》为榜样进行画面与音乐的选择从而提升音乐视觉与听觉的效果。

  3 结语

  视听联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心智,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尽管在视听联觉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在目前还没有十分系统完善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斟酌的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艺术审美。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葆真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