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可行性对策探析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立德树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7-20 17:27
引言:立德树人视域下,劳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和重视。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如何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新型人才是当前重要的课题。要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仅仅靠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是不够的,而需要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底,其中如何做好劳动教育就是学校和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加强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同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就立德树人视域下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对策,旨在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水平。
在素质教育及新课改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更重要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复合优秀人才。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学生仅仅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而没有相应的道德素质、内涵修养,往往是不可行的,这样的人才在当前激烈、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往往没有较高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当前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道德数字化、内涵修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通过科学合理、长期有效的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及能力,也能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对此,高职院校就需要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及任务,在高职院校中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
1 立德树人与劳动教育的关系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之根本任务,其中立德是基础、树人是目标。立德树人要求教育教学活动要坚持以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引导人、激烈人、感化人,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凝聚人心、完善品格、开发智慧、提升素养、造福社会作为办学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不仅是当前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任务及目标,亦是国家开展立德树人的现实追求。
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通过对学生进行有关劳动方面的知识、素质、内涵、品德、思想等教学、引导、指导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劳动精神、劳动能力的一项教育活动。现代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舒适、优越,往往没有劳动的机会,再加上一直以来学校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所以学生的劳动素质并不算十分理想。而劳动素质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该项素质将直接决定学生未来的生活、发展。基于此,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十分重要。
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要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加强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及目标的重要途径,而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任务及目标也是促进劳动教育有效开展与落实的重要推动力量。
2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2.1 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是必然要求,而劳动教育就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人是劳动的生命存在,是劳动的产物,人类的劳动价值在于推动人的自由性的不断展开和全面实现,劳动是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根本推动力量。所以一直以来,劳动教育在教育发展中都是尤为重要的内容,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更是党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要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就需要通过劳动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2.2 劳动教育是现代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对现代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则需要基于社会发展需求和要求,加强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同时也可以为人才未来发展提供保障。现代人才在具备专业知识及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人才只有实现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才可以获得更好地发展。所以劳动教育也是现代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2.3 劳动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高职院校中,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学习中,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劳动实践中,尝试创新思维与方法,推陈出新,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劳动实践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成就、快乐,加强学生对劳动的感性认识,对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劳动精神以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监督奋斗的精神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自觉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劳动教育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3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3.1 针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阵地,一直以来,其发展主要以专业教育为主,学校教师的重心一般都会放在专业知识教学、专业技能培养方面,而对于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往往不算十分重视。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部分高职院校在素质教育方面也有所强化,但是素质教育也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涉及不多。由于学校和教师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所以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质量和效率都不理想,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均比较匮乏。
3.2 劳动教育缺乏健全完善的保障体系
劳动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效果,仅仅靠学校和教师的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而需要将劳动教育落到相应的课程设计、制度建设、体系构建等方面。在完善的保障体系支撑下,劳动教育才可以顺利、高效、长期发展。而就实际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就劳动教育构建完善健全的保障体系,比如课程设计不清晰、教学规划混乱、教学目标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这些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劳动教育的实施与落实,更谈不上对学生劳动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3.3 劳动教育流于形式
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懂得多少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乐于劳动的情感和意识,并将这些情感和意识落到生活实践当中,成为一个有素质有品德的优秀青年。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来看,还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比如劳动教育指停留在课堂,学生虽然对劳动有所认识和重视,但是却没有真正形成劳动素质及能力,这样的劳动教育犹如无效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无法起到根本作用。
4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可行性的具体对策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都比较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在德育教育、素质教育方面有着明显的缺失。因此,在高职院校发展中劳动教育如何顺利有效促进劳动教育的落实,以及劳动教育长效发展,都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针对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可以性的具体对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落实:
4.1 需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意识
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学生劳动素质培养是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尤为重要的一项教育任务好目标。为了促进劳动教育的顺利有效开展,以及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前提是高职院校必须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意识,若只是从形式上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是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深入理解和掌握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及目标的内涵及要求,理清立德树人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从思想层面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基于对劳动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应该为劳动教育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撑,包括师资队伍支撑、课程管理支撑、教学环境支撑,即加强引进专业劳动教育师资团队、基于劳动教育要求和需求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及课程安排、构建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制度体系等。这对明确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以及促进劳动教育的顺利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就劳动教育要求和需求、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则需要高职院校各科教师共同努力,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专业的教育中。对此,高职院校应该定期组织专业教育中的各科教师进行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思想引导、观念指导,以提高所有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劳动教育能够在专业教育中得到落实。
4.2 将劳动教育纳入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中
劳动教育要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就不能在高职院校中仅仅是说说而已,流于形式,必须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对此,高职院校就需要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为促进学生全面培养与发展,将劳动教育纳入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中,这样可以促进劳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实施。
比如,高职院校要在各个专业教学中开设劳动课程,即将劳动课程与专业理论课、实践课相结合,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基于专业知识内容、实践操作等同步渗透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形成劳动素质。这相比直接以说教的形式展开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兴趣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引导、教育的作用。在专业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尤为重要的内容,而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劳动,所以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作为专业教师应该同时对学生进行劳动方面的引导,促进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认识、了解自身的不足,体会劳动和生活的艰辛,这也可以起到无痕教育的作用。
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思政教育体系中,在思政教学中增加劳动教育内容、项目、活动等,以实现劳动教育的落地。在思想教育中,劳动教育也可以作为对学生考核的指标之一,针对劳动教育制定相应的考核项目、考核标准、考核要求等。这样可以实现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结合,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3 丰富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及方法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劳动教育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与劳动教育模式及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很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之所以质量和效率都不理想,与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乏味无趣有直接的关系。比如专业教师会直接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独立指导,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生硬插入劳动教育内容,还有一些思政教师会直接以说教、灌输形式开展劳动教育,或劳动教育仅仅停留在语言、课堂层面,这样的劳动教育必然无法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对此,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加强丰富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及方法。比如劳动教育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德育培养为先,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探究适宜学生的教学模式及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劳动教育应该落到实践,学生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体会,才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观念、行为。对此,高职院校针对劳动教育就应该树立以实践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劳动教育置入课堂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以劳动为主题的班会、实践活动,如生产劳动体验日、寒暑假实习劳动、校园卫生劳动、劳动辩论赛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组建民族文化传承社团、劳动宣传小组、志愿者小队等。这些育人模式及方法都可以起到有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4.4 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劳动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与氛围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在劳动教育中,高职院校还需要加强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劳动文化氛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着古老的劳动教育观和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高职院校应当充分挖掘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学校办学兴业历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地方史馆和校史馆的教育功能,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同时,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纪念活动,在展示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
5 结束语
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劳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劳动教育是学生德育培养、素质培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与提升,高职院校不仅要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和关注,还需要基于劳动教育现状、需求、要求等,构建完美的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劳动教育顺利有效实施及长效发展。只有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水平,才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为社会、行业、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也对促进高职院校、社会、行业企业、人才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系江苏商贸职业学院2020年校级课题《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Y20201216-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