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初中,音乐,教育
  • 发布时间:2022-09-06 13:43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广大人民教师逐渐地认识到全面发展对学生的重要性,尤其是学生美育音乐方面的发展对于其个人综合素质发展尤为重要。哲学家尼采曾经表示过:“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音乐以审美的特性超越了经验成为人们走向自由的承载,而音乐教育作为教育方式的一种手段以引领性的功能使音乐的自由性作用于中学生本身,通过了音乐教育性使得大学生回归了自身,做到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完成了全面教育发展之部分环节。音乐教育是美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增强中学生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的重要路径,初中之音乐教育不仅可提升学生的审美和情感能力,而且还提高学生的整体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育是完美心灵的升华,它培养了人的审美观,继而产生对整个人全面的影响,在一个人完美成长的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

  音乐教育是一切教育重要的素质支撑,学科各科各思维之间其是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音乐思维是综合各学科学习思维的艺术纽带。让音乐思维带动其他学科思维,是开发学生综合思维的关键。音乐教育在学生中学道德素质的养成过程中有着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能促进其人格内涵的形成,良好的人格内涵有利于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目前,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初中音乐教育整体发展稳中求进,不断向好。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家长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水平不一,初中音乐教育亦存在着这方面或那方面的问题,其制约着一部分学生在音乐科目的发展。因此,做好初中音乐教育工作对于我们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初中音乐教育设备配置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不蹲对基础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各学校音乐教育设备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学生家长对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关注度依旧不如文化课关注度,在基础音乐学科教育中依旧存在着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1.1 音乐设备单一

  众所周知,乐器是承载音乐课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环节,中外音乐相互交融,世界音乐学科器材门丰富,乐器种类繁多,如吉他、风琴、钢琴、口琴、二胡等。但是在初中音乐教育设备配置中,由于对于音乐学科教育的忽视及所在单位财政能力有限等原因,基础教育学校对于音乐器材的采购长期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中。进入新时代以来,学生对于音乐乐器学习的渴望与日俱增,但是学校却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在采购时往往形式化、轻视化。同时很多学校由于过度看重文化课的地位,时常将音乐课当做一门摆设的课程,因此在此课程建设上缺乏大力度、精准化所谓音乐实践设备与相关乐器的采购。尤其是一些广大基层地区的学校,其经济拮据,自身没能力,上级教育部门不重视,音乐课往往连一个像样的乐器都没有,更多的时候沦为自习课的陪衬。

  1.2 音乐设备维护缺失

  基础教育中学已有音乐设备长期缺乏规范化维护。很多基础教育中学学校领导存在着只要购置了音乐教育乐器设备就可以了,这样一种形式主义、轻视主义的心理,偶尔可能应付下上级有关教育部门的视察。但音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磨损,特别针对于部分学生的乐器实操的教学,其对于器材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任何一个部位的损坏或者磨损,都可能导致音准发生变化影响正常的音乐表达。部分学校的音乐课空置,也间接使得部分音乐乐器设备可能处于长期被搁置的状态,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定时维护、管理,使得音乐乐器设备处于一种折旧状态,使得乐器失去本来的意义。

  1.3 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不够

  加强音乐学科教育教师的教学素养是“器乐进课堂”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环节之一,失去了这一环节,器乐教学无从谈起。初中音乐学科教育教师大多毕业于音乐师范教育专业,不可能做到每种乐器都会,亦不可能每种乐器都懂。比如竖笛这种乐器,其分高音笛、中音笛、低音笛,要教会学生使用这三种不同音调的乐器子,首先音乐教育教师自己要熟知,此需要有关教师培养培训部门加强对音乐教师的乐器知识培训。基础教育中有的学校虽然注重音乐设备的配备,各类乐器百花齐放,但是出现教师没法教、教不好、走形式的局面,未有落实器乐教育进课堂。

  2 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问题

  2.1 审美教育的核心地位没有被确立

  我国音乐学科教学大纲中对中学音乐教育之教学目的做了精确的表述,即通过音乐教育活动的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之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让学生拥有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审美音乐的能力。音乐学科通过聆听音乐的方式、以及音乐创作为主线的审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珍藏于音乐中的美与情感体验。新世纪音乐学科教育之理念给音乐学科教育加注了新的活力,使其既符合了音乐艺术之特征,亦适应了新时代素质教育之要求。音乐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即其审美性,其能增强人们的审美共鸣。新时代素质教育体系下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基础教育中培养中学生对于音乐审美之能力,启迪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之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目前基础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没有得到深入落实,未将音乐课程真正认真对待。在许多学校的音乐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忽视了这点。

  2.2 “专业化”与“非艺术化”倾向使得审美教育的作用难以发挥

  我国现阶段基础音乐学科实践中,音乐学科教学的“专业化”和“非艺术化”过度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音乐美育之作用。音乐学科教育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教育课程,亦是培养学生之审美能力与审美乐趣的课程,若然偏离“专业化”的正确实践方向,则违背了基础教育的总原则。中学音乐教育属于普通音乐教育,其面向全体,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因此,中学音乐教学不仅要侧重于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音乐和教学手段的传达,使音乐教育成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否则,音乐教育中“审美”的效应就无法充分作用,则音乐课程价值实现就大打折扣。

  “非艺术性”的音乐教育方式,违反了音乐美学传达规律。音乐学科教育属于艺术大类的范畴,这就决定其应始终以美育教育为核心思想,走艺术化教育之路。在实践中,一些学校却用语言表述来作为主流表达,这是完全偏离的。虽然音乐和语言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但音乐作为一种非常丰富的艺术表达,是普通语言无法代替的。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决不能揭示表达音乐的深厚内涵。因此,音乐教师不仅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和表达音乐,更该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课堂实践时间,在倾听和发挥想象力同时,在流畅的音乐悠扬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感受音乐艺术形象。

  3 解决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策

  3.1 解决当前初中音乐设备配置和管理问题的建议

  设立专职位。从我国初中音乐学科教育的现状出发,音乐器材的管理缺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各学校应分派人员专职负责,第一时间登记音乐教学设备的购置,对于音乐设备维护和更新情况进行登记留痕,保证音乐设备不出现发生故障缺乏维修人员、无人问津情况,长期确保音乐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随着科学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一些学校可以在更新音乐设备之同时,充分考虑加入互联网快速性与便捷性。一些中学在音乐教育中采用视频多媒体教学,这对音乐设备乐器采购无疑是一个折中优化的方案,使得一些学校在购买音乐设备时,不必担心可能出现的财政能力浪费。采用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音乐设备,满足音乐课程需要的设备。音乐器材在初中音乐教育中角色不可或缺。其直接影响着音乐学科教育的质量。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对于音乐设备的采购不应过于昂贵,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音乐课程的需要,按实际情况进行购买。当代的中学生有很大拥有很大的个性差异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在购买设备时,我们应该尽量满足音乐课程的切实需要,同时考虑学校的财政能力,兼顾统筹好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为主要目的。

  设立专门的乐器室。学校音乐设备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一切,而不是只在课堂上向学生开放。初中是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大好时机。学习音乐不能只停留在教室里。学校可根据自身条件设置专门的乐器室。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后放松。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展他们的兴趣。

  加强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随着器乐教学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采取相关政策,促使初中音乐教师深刻认识器乐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并采取激励手段,帮助教师提高仪器演奏水平和教学技能。如开展不同层次的基本功竞赛、课外演出、科研论文、器乐精品课评选、对外器乐文化交流、聘请专家培训教师等活动,从而促进音乐教育设备的充分利用。

  3.2 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建议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摒弃传统教学形式化的弊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创造个性化的音乐乐器及素养的学习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课堂,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综合素质。

  例如,教师在进行专业弦乐小夜曲教学活动时,可以在学校的教学曲库中找到与教学相关的乐器,如风琴、电子风琴等,更直观地反映教材中的知识点。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8度音节中的每个音符,然后分别学习每个音符。例如,在学习“二重奏”时,教师可以通过手中的乐器演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在展示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自己玩,还可以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上台玩,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展示相关笔记后,教师重点传授课本中的关键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手中的乐器向学生展示完整的表演。在听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不同乐器之间的差异。如果班上的一些学生有音乐基础或学习乐器,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舞台上演奏。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通过游戏激活课堂气氛。此外,在学生对音色和音符有了简单的了解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通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3.3 科学选择教学形式与方法,调动学生通感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尽量选择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保证学生各种感官的通感作用能够得以全面高效的发挥。比如在我们学习教材中的京剧单元内容时,就采取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以抢答积分的形式来完成。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打虎上山》的一段视频;待学生们欣赏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

  (1)这段音乐是我国地方戏曲的什么剧种?(京剧)

  (2)京剧起源于什么时候?

  (3)京剧中包括了哪几个行当?(生、旦、净、丑)?

  (4)看屏幕图片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京剧中几个不同的行当形象,要求学生们进行分辨)......

  所有问题都是在上一问题已回答完毕的前提下提出的;在学生们回答过程中,教师也进行了适当的讲解。通过这样一种形式的教学,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通感,同时还有效地激发起了学生们的参与兴趣,充分保证了教学工作地顺利实施,促进了教学质量地提升。

  3.4 强化学生主体参与和审美实践

  新教育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学生要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循序渐进地去积极地参加一些音乐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审美实践;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并利用实践活动来强化对学生们的感官刺激,从而促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去进行音乐学习和感受。比如在教学中,当学完一首歌曲之后,经常会要求学生写一篇听后感,这有助于学生能够将对音乐感性听觉上的认识上升至理性的思考高度上来,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去领悟和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涵与情感思想。反馈式教学活动的实施,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音乐能力发展情况的检验,同时还能有效地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效果,这对于提升音乐教学水平无疑也是一项有效的方法。

  4 结语

  我国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较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在今后的音乐课程教学中,应当进一步认识到音乐对中学生的重要性。音乐不但能提高个人修养,也学生在紧张学习中放松和宣泄的重要方式,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都应转变观念,优化调整教学方法与管理体制,并在课程教学中投入真正的情感,获得更高的课程效益。

  (作者单位:康平县第三中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