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的方法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思维能力,训练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 发布时间:2022-09-13 11:30

  【摘 要】数学是学校的主要教学科目。学习数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还有助于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十分必要。但现阶段,学校教学中存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充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提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积极改进和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直以来,数学知识对学习者的逻辑性思维有极高的要求,只有将思维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之上,才有可能对难度越来越高、逻辑越来越缜密的数学知识形成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但是,小学生的思维尚不成熟,这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分析,限制了其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广大数学教师应正视思维训练的关键作用,积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组织思维训练,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其在该学科范畴内积极成长。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包含很多复杂理论知识的学科,想要学好数学学科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因此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更不用说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问题分析、探究以及解答。同时,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就会使原本单一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为学生创建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的方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思维训练

  在现阶段开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工作中,发现展开思维训练的效果还并不明显,而归结原因,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此方面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而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工作的展开,所面对的挑战也更多了,所以若想在较大程度上增强教学工作展开的有效性,保障思维训练工作的开展效果,那么增强教师对于思维训练的重视程度则极为必要。因此,教师务必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注重于思维训练工作的开展。而对于学校来说,也应积极组织此方面的培训工作,促使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明晰在具体教学期间展开思维训练的关键性,实现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充分贯彻至解决问题教学的各项环节之中。除此之外,学校还应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性交流以及沟通,彼此之间分享自身进行思维训练的经验,以及所运用的方式,这样不但可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十分利于提高思维训练工作的开展效果,从而能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实现培养小学生拥有较好的思维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这一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同样适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高效学习。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其次,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提高小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对平行四边形概念和梯形性质的探究。

  (三)合理设计数学问题,借助思考强化培养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里的“数”,即为数学。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学生能够掌握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恰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并参与社会生活当中的各项活动。那么反过来,如果能够让他们在认识世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也必然能够促进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最终促进其思维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升。因此,在开展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设计问题”的方式,通过设计问题并将其抛给学生,刺激学生对于“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思考。这一深入思考“如何运用知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发展思维的过程。如此循序渐进,不断在思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被更好地激发出来,他们必然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当中,进而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和思考中深化思维素养。

  (四)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联系

  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是其思维能力的一种,如果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自主地将实际问题和自身习得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并解决现实问题,这也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内容选择相应的真实数学录像片段进行放映,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观看这些真实数学案例,学生不但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生活中碰到的种种场景,也激发了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自然也就会联想到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并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会利用数学知识也是逻辑思维的基础所在,也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表现。例如,在进行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中买东西的经历进行回忆,如某天到商场购物都买了什么,每件物品的价格是多少,一共花了多少钱等等。在学生思考了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导出单价、数量以及总价的数学概念,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各个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对关系式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实际的数学应用中也会更加灵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解决问题教学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强化他们的思维认知,引导他们努力探索新颖的学习方式,逐渐完善自己的思维,强化理解,将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最终实现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金龙.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9):51.

  [2] 王开国.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 学法教法研究,2019(12):2.

  [3] 金平香.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探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5):2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