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设计农村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路径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农村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路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9-13 11:32
【摘 要】要使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与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平衡,就必须创新作业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达到基础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基于此,以下对浅谈创新设计农村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路径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业能够有效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通过完成作业,发现问题,纠正错题,及时认识到学习中的薄弱点。同时作业能够向老师反馈学生的学习与掌握情况,教师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情,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因此数学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认真对待。
一、优化情境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的测试需要学生在面对陌生的情境时,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顺利进行迁移。作业的设计需要和一定的生活情境结合,设计开放性的试题。如有两个居民区,中间一条路连接,现在要在路边建一个超市,你建议建在哪里?为什么?有的学生认为建在中间位置,因为两个小区的人走得一样远;有的学生答要看居民区人的多少,应该离人多的居民区近一点;有的学生回答,需要调查两个小区居民去超市的人数,按比例来建。这样的作业设计,不能仅仅通过结果判断对和错,重要的是判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否有道理,是否合乎逻辑。设计作业时,情境的原始背景可以来源于教师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观察和记录,也可以来自数学教材、学生的数学日记、报纸、新闻等其他学习资源,在使用情境化策略时,应该注意所涉及的数据要符合生活实际,同时要注意作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二、作业评改多元化
小学作业评改方式单一化,教师在评改过程中依然采用 “√”和“×”的符号表示肯定与否定,从心理层面来看,长时间处于负面评价的学生在学习积极性上受到影响,降低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此次作业评改提出一种基于小组合作的评改方式,即小组批改。小组批改即小组成员针对组内作业进行批改,或针对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开展小组为单位的自主批改。小组批改主要建立在小组合作、自主化学习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双向推进的重要作用。小组批改可有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批改过程中,如出现个人无法判断的习题,可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在一定程度打破了传统的局限性,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存在差异,许多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处于形象化阶段,无法实现理性认知、客观评判,导致学生在自主批改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如不及时重视,不仅会持续扩大,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小组开展批改策略,不仅可以加强学生批改、解题能力,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缩小差异,语言感知、语言构建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帮助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梳理、认知数学作业体系架构,加强学生作业认知,增进学生情感体验,进而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
三、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进行数学知识探索
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数学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认知和更深刻的理解与应用,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时,学生容易混淆单位间的换算,做练习题时也会写出“冰箱高1.5 分米”“矿泉水瓶高0.01 分米”等错误答案,单纯的公式背诵和记忆能让学生短时间内产生有效记忆,在做题时还是不能够举一反三,学生记忆混乱是因为公式太多,容易混淆,同时也是由于缺乏生活常识,对长度单位没有概念。鉴于此,笔者布置了“量一量”的课外探究活动,活动内容如下:(1)组成学习小组进行活动探究;(2)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成员分别需要测量哪些东西。
四、游戏性作业
寓教于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思想,在该理念的引导下,教师需对作业的设计方向做出合理的调整,设置游戏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能够在游戏参与中顺利地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以“元、角、分”这一内容为例,在设置作业时,教师可以创设趣味化的游戏情景,引导学生围绕“小小商店”这一游戏主题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体验。在整个游戏中,学生利用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积累的生活常识,就情景中可能涉及的数学运算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索。比如,学生可以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开展趣味交流。
五、多元化的作业布置模式及批改方式
分层教学由来已久,很多教师将分层教学运用到课堂上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分层作业布置来源于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教师可大致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即优、良、差,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内容布置,批改作业时也可让学生参与其中,让部分学生进行作业互改,这种方式还能刺激不同层次间的学生相互学习,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但是教师要注意监督学生之间的作业互改方式,不要完全放权给学生,可以从中抽查,让学生意识到作业认真批改的重要性。
六、开放性作业
在个性化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学习潜能的开发,规范地设置开放性的数学作业,保证作业更加新颖,且呈现的育人功能更加全面。最重要的是,通过设置开放性的作业,能够有效解放学生的思想,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作业设置的过程中,教师需结合课程包含的基础要点,有效联系社会实际,设置更具有探索功能的作业。比如,在围绕“认识图形”设置作业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几何思维,可以设置趣味性的拼搭作业,让学生将多种图形模型进行有效组合,构建出更富有创意的数学图形,并鼓励学生分享拼搭的灵感和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审美思维,提高整体的创新能力。
七、结束语
个性化作业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多进行调研交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切勿奉行“拿来主义”,抄袭他人作业设计内容,要根据自己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借鉴改编,只有符合学生情况的作业设计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付东颖. 关于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创新性设计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下旬刊),2021(10):140-141.
[2] 赵星梅. 浅谈创新设计农村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路径[J]. 智力,2021(27):27-28.
[3] 丁璐. 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策略浅探[J]. 新课程导学,2018(35):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