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感知觉迟钝、缓慢,抽象思维能力极差。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学习不能集中,常表现为不能专注听讲,培养智障学生数学学习欲望对教师来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处理得不好,学生对之毫无兴趣,丧失学习兴趣,从而被动学习;如果处理得好,学生学习兴趣极浓,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提出:生活数学应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技能、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以《找规律》为例,就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欲望
智力落后儿童对周围事物缺少兴趣,不象正常儿童好奇心强,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也缺少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的兴趣往往不广泛,比较单一。他们的兴趣也不稳定。一般来说,他们对形象生动的材料如投影、图画等比较感兴趣,而对抽象文字材料不感兴趣。在教学《找规律》中,我首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紫金游乐园的工作人员,准备了许多彩旗,鲜花,灯笼想提前把游乐园装饰的更加美丽,他们他们希望在六一节吸引更多小朋友来游乐园玩。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忙布置游乐园,这不小青蛙和小猪呼呼都赶来帮忙了。这是他们设计的的游乐园装饰图。(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场地)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这样孩子们开始动起了脑筋,就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下揭示课题。教师在向智障学生传授数学基础知识时,应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征,重视生活背景情境、图形语言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的创设,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力求把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因受到刺激而兴奋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激发智障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引导探究、实践操作,进一步掌握学习方法
动手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的重头戏,智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着比正常学生更多的学习障碍。他们思维缓慢、迟钝、刻板,理解能力差。所有实践操作不仅能进一步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智障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掌握操作的方法。
教学《找规律》时,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游乐园的工作人员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布置的教室,他们按小青蛙的设计布置好了场地,这不每个周末都吸引了许多小朋友来玩。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帮助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他们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请学生说说小花和灯笼以及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学生练习,圈出其他图的重复部分。接着安排学生动手涂一涂,涂出有规律的排列。期间老师给学生大量的引导与帮助,学生完成后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教学,强化了规律在学生脑中印象,又让学生去实际调查,极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联系生活、提升兴趣,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是感性认识不完全,思维直观、具体、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对知识掌握慢,但遗忘快,而且每个人又有不同程度的思维障碍,身心发育不健全。当教学到最后环节时引导学生找一找,找生活中的规律,欣赏规律,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鲜活生动,富有生命力的课堂。(课件演示)最后课后延伸,应用规律,引导学生画一画,帮妈妈设计一条围裙,请小朋友给围裙上的小花有规律的涂上颜色。并总结规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只要大家用心观察,多动脑筋,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的规律,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训练,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并逐步加大难度和密度,如此长期下去,必将有利于智障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掌握,使智障学生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