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剖析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
  • 发布时间:2022-11-27 13:59

  在推进小学语文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之中,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主动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及思路,灵活利用思维导图来理顺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大胆想象,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及认知,保障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策略和技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反其道而行,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分析及研究,抓住思维导图的应用点以及突破口。在指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实施对症下药,确保这门学科能够大放异彩、重焕生机,让学生在分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识到语文这门课程学习的乐趣和精髓,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及水平的稳定提升。

  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基础课程,这一学科的人文性、实践性和工具性较为明显,对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个性化发展意义重大。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以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为依据,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动机,保障学生有所收获和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有非常关键的影响,语文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整教学思路,保障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及障碍来改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策略、简化教学流程、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保障学生能够对育人这门课程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高效课堂和精彩课堂,保障学生有所收获与成长,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养水平的稳定提升。

  1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它赋予人的思维以最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它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育人理念以及教育教学手段,思维导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思维导图能够在组织信息、理清思路、加强记忆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思维导图要求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关注对知识点之间的内涵分析以及研究,加深学生对不同知识点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解,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大胆想象,自主创新,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确保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绘制不同的思维导图,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认知,全面提升个人学习能力及水平,这一点对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及影响,学生可以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之中理顺个人的思路,实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对于小学语文这门课程来说,思维导图的应用势在必行并且优势非常显著,思维导图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老师也很重要,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降低难度,加强记忆。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对不同教育思路的分析以及研究,创新教育策略和手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灵活利用思维导图来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及方略,保障不同教育环节都能够得以顺利落实。

  2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各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应运而生。思维导图有助于简化学生的学习流程,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会主动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和自信。学者在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时提出了以下几点:

  2.1 彰显学生主体价值

  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主动性,积极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其中思维导图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主动性绘制不同的思维导图,理顺学生的思路,这一点对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主人翁意识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和影响。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实现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关注学生在知识点和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以及真实的收获,在全面调整以及改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跃跃欲试,学习能动性高涨,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绘制不同的思维导图,学会建立个人的错题本并实现自主分析以及实践研究,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提升速度非常快。

  2.2 加强师生互动与沟通

  长期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教学模式备受诟病,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沟通,老师高高在上,没有和学生建立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成了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的思维碰创不出火花,学习缺乏主动性,双方存在明显的信息鸿沟以及思想隔阂,老师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时间久了课堂对学生没有什么吸引力,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消极的情绪。对教师只有畏惧,不敢畅所欲言,教师也没有主动放下自己的架子以及师道尊严来指导学生,促进育人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这一点导致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偏少。思维导图才有助于避免这一矛盾,教师会根据学生学习爱好来绘制思维导图,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的基础上了解语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而确保对症下药。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速度非常快,学生也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机,语文这门学科就会想一块磁石一样吸引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就会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就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就会利用自己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将读书和作文结合起来,学生的读写能力及反思能力提升速度较快。

  2.3 积极践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彰显学科教学的重要作用及优势。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结合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及改革,语文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析教育教学策略及手段,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收获,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动性,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大胆想象。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热情较高,能够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有内而外的学习动机,长此以往,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提升较快。教师只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及沟通的过程中获取学生的信任,学生就会把老师当成朋友,就会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秘密和想法,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建立起来了,很多学生是因为爱老师而喜欢上这门课,确保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教师的引导。自主感知不同的思维导图,了解语文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学会举一反三和取长补短。初次接触思维导图,对它还是比较陌生和排斥,但及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在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慢慢的发现了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上的优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动性被激发出来,一节课下来,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好的教学方法就应该加以应用和推广。

  3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首先,在教育改革、实现高效课堂的今天很多教师仍然不能够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没有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没有根据学生的主体差异性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课堂上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没有照顾到学困生,实质的教育教学进度过快,少数优等生还能接收,多数学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无法通过感知思维导图掌握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策略,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比较片面,无法实现举一反三,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速度较慢。其次,教师没有根据思维导图的应用要求,通过不同教育目标的分析以及研究来分步骤地引导学生,充分体现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及优势。有的教师为了抓教学进度,直接全权包办所有的教学内容,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课堂上不给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机会,学生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激活,只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和识记。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层次化发展,遏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同时难以彰显素质教育以及思维导图的重要育人作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比较疲惫和消极的状态,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最后,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思维导图,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步丧失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动性,对语文这门课越来越不感兴趣,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4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以学情分析为出发点

  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着眼于学情来落实教学任务,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学习语文。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能够减轻学生的理解压力和学习负担,确保学生轻松上阵并实现高效学习。教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总结个人的学习思路,在个性化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新时代的教师则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始终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加强学情分析,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头脑风暴,让学生结合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来绘制思维简单的导图。慢慢地学生能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理顺个人的思路,这一点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注重对思维导图的深入剖析及研究,按照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分析以及调整,逐步提升学生思维的拓展性以及发散性,通过简单的实物分析以及研究来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主动探索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实现枯燥知识的具体化呈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这一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能够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更多的学习动机,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育人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有效打造高效课堂、精彩课堂。学生也会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对语文这一课程有一个全新的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压力得到了有效的减轻,能够将工作重点以及核心放在重难点知识板块的讲解上,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确保高效教学和针对性的教学。

  4.2 加强小组互动与交流

  小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足,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及障碍,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停滞不前,无法充分促进思维导图的灵活利用以及分析。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主动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但是,有的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全面而充分,还未抓住思维导图的应用点和突破口,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积极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习小组,给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布置难易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做,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程度不同的收获,慢慢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一旦有了兴趣,学习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调整学习策略和学习与方向,了解不同学习方式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充分凸显思维导图的灵活性,满足学生不同层面的学习需要,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及成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提升速度较快,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更多的学习动机,树立良好主人翁意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有所区别,教师还需要注重层次化的引导,始终践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保障学生能够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

  4.3 灵活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多媒体教学备受关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知识通俗化、生动化、具体化利用图像、声音营造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变得好学、乐学,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突破时空限制,促进育人资源的能力配置,加强不同育人环节之间的联系及互动。但是有的教师往往直接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导致学生学得吃力,老师教的费力,课堂上死气沉沉,总体的课堂教学质量持续下降,与预期目标差距较为明显甚至越来越远。对此,语文教师需要追根溯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调整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来整合句式,凸显语文习作中的重点及核心,确保学生实现条理清晰,进而组字成词、组词成句,提升个人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灵活利用思维导图以及多媒体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句式,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并实现活学活用,通过对多种句式结构和句式类型的深入分析及研究,让学生自由发散。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问句、感叹句、否定句、比喻句的熟练掌握最为关键,这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利用思维导图解决枯燥乏味的写作问题。

  5 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非常有必要,教师需要了解思维导图的应用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指导的鼓励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加强小组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灵活设置不同的小组。通过对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和技术的有效利用,来突破时空限制,真正打造精彩课堂,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更多依据。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改善较为显著。

  (作者单位:甘肃省卓尼县柳林小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