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改革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音乐低段唱游教学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生,音乐,唱游
  • 发布时间:2023-01-03 13:56

  【摘要】小学合唱教学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据此,文章以唱游教学的意义入手,简要阐述唱游教学的基本注意事项,探讨常有教学的实效性,以此通过唱游教学实现音乐课堂的升华,为实现新课标改革和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教学的综合发展开拓新思路。

  游戏是小学生学习的一大主要途径,在低年级的小学生热衷于游戏与交际,唱游教学则是通过边唱边游戏的方式进行,充分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以实现音乐的综合性教学。因此,开展唱游教学对于新课标改革和双减政策下小学低段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唱游教学的意义

  唱游是小学低段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其基本概念可解释为“通过歌曲伴奏进行游戏的活动”也叫音乐游戏。游戏是小学生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小学生感知学习世界的主要渠道,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游戏的种类很多,唱游是小学从感性入手,学习音乐的有效手段。唱游的主要优势是通过音乐的旋律美引导学生投入音乐中,使他们在唱歌或音乐伴奏下,自发做出与律动相符的动作、小游戏、歌表演、集体舞蹈等,进而抒发自身的情绪与情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唱游是音乐与游戏的结合体,符合小学生低段学生的心理状态、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年龄在6~8岁,他们的心理发展处于学龄初期,其抽象理解能力尚处于发展状态,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在唱歌中手舞足蹈,因此唱游是针对低段小学生教学效果最好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衔接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创新教学的一种具象化形式。

  2唱游教学的基本注意事项

  小学8 -9岁的低段学生的性格活泼。难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状态,同时意识形态处于初步形成阶段。教师必须尝试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以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热性与自信心。在音乐课堂中,教师从教育初期阶段需要根据课程安排,积极开发音乐教材,可从教材中挑选三至四段风格变化较大的音乐曲目,用于低段低端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针对这些乐曲仔细聆听,并结合自身理解做出贴合音乐旋律的动作,在课堂的不同环节里随之专注于各类变化的音乐活动,以形成良性互动的音乐秩序和同伴互学的礼仪。例如,教师选取《玩具兵进行曲》、《郊游》等节奏明快音乐组织学生进行踏步游戏;或通过短时长的音乐片段贯穿走步、碎步、踢腿步等变化行进;用带有动物叫声的《吹口哨的小狗》《动物唱歌》等自由欢快的乐曲,组织学生自发模仿动物动作,同时进行自主唱游,以此度过课前的热身与基本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用激烈地拍手曲,统一整齐地随之拍打节奏,以集中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又或是当学生参与游戏过于兴奋停不下来时,选择用舒缓的摇篮曲或是单一的优美旋律,引导学生静静聆听、悄悄入座。

  3唱游教学的音乐实效性

  在针对低段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音乐活动的基本目标与内容,尝试以兴趣为引导,贯彻儿童群体的爱好,深度提炼教材内容,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唱游”方式,以保证教学工作的合理性,同时提高整个音乐活动的实效性、目标性、教育性。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欣赏方式的多样化,以此提高唱游形式的表现力,多样化的唱游形式又影响着课堂欣赏目标的达成。在低段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们在多次聆听同一曲目后便出现厌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只当相应的方案,通过阶段式的小目标带入课程教学,并设计出能辅助音乐聆听、帮助学生完成目标的“唱游”手法。例如,完整聆听《月光光》《空山鸟语》等优美热情的乐曲,在适当环境下,教师可要求学生采用平躺姿势,跟随旋律晃动身体或是规律抖动四肢等方式感知歌曲情绪,从而深化音乐理解。在分段聆听中,教师则又可以分解简单的手势律动,或从肢体动作的幅度、角度方面进行区分。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运用“唱游”的核心目的为了帮助学生快速立即歌曲内容,唱好歌曲。一至二年级教材中的歌曲,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儿歌,朗朗上口,易于诵唱,如《上学歌》《其多列》《小雨沙沙》等等。为此,教师大可从“唱”中“读”、“游”中“学”上下功夫。“唱”中“读”即是指导边听音乐旋律边有节奏拍打身体部位朗读歌词,其整体形式与素读较为类似。教师运用此类方式能让学生运用“听诵”方式实现唱游式结合,体会音律与字词韵律的和谐,加深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并逐渐融入填词训练,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歌词和乐曲的能力。

  4唱游教学的合作升华

  通过唱游活动营造轻松愉悦气氛,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这是音乐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音乐应保持与身体动作的相互协调性。人类音乐是以歌舞为主要载体,这也是直接影响儿童心理状态的一种标新啊形式。因此,我们在唱游中充分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合作游戏,能进一步增强师生身体的协调性,增进友情,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歌曲《两只小象》时,我先让学生聆听歌词表现的音乐形象:两只小象就像好朋友一样,在河边见面时互相打招呼、互相握手问好。随后,在学唱歌曲前,我让学生两人一组,随音乐节拍,根据歌词动作进行表演,如钩钩长鼻子,甩甩手臂等,使其在音乐中理解歌词,表现音乐形象。这样,我便成功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互相问候、互相握手的情境。学生们在欢乐而愉快的氛围中记住了歌词,唱好了歌曲,且丰富了生活经验,也感受到了与朋友之间的美好情感。在执教《星光恰恰恰》舞曲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增加了律动的训练,以便能培养学生律动与歌曲的协调性。我设计了学生与学生两人一组的交际式舞蹈,配上歌曲使其一起边唱边合作。音乐舞蹈成为课堂中生生互动的主渠道。这样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兴趣。

  参考文献:

  [1]杜蒙蒙.提升新课标改革和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途径[J].参花(下),2021(02):137-138.

  [2]赵丹丹.合于声 融于情——探索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创新路径[J].文理导航(下旬),2021(02):77+79.

  [3]刘斌,李文婷.新课标改革和双减政策下音乐学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大众文艺,2021(02):181-18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