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纵观中职语文课本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其更注重于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当中,帮助学生强化学以致用的能力。那么就需要让学生们拥有更加强烈的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打造情感化的语文课堂十分重要。如何让情感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课堂当中,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之上,结合学习资源与教学形式的创新,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点。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无声入课堂的探究,帮助更多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也给教师们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情感教育是师生交流的结晶
想要无声渗透情感教育,师生之间应该进行有效沟通,互相了解对方所需要的是什么。师生之间应该怎样配合才能够使课堂充满有趣性和高效性。并且双方都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于教师而言,学生的配合能够使教师省心省力,在课堂上获得极大的自由度和满足感,并且还能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提供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拓展一些更加有趣的知识。而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如果能够和老师配合好,学生们的受益程度更大,他们会提前做好预习,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收获最大的快乐与成功,如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迅速地吸取到知识的精华。比如在学习《胡同文化》时,教师想要通过这一课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去传承,就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让学生们进行交流,谈谈对“北京”“四合院”的看法,并且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尝试着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说一说文章对现如今的人们有哪些意义和启发,谈一谈学生对“破家值万贯”的理解。还比如说在讲授古诗词时,学生们就应该自发性的找出自己认为的重点和难点,朗读能有感情,并且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想要得到的答案。在课堂上能省去这一部分时间,在和老师进行沟通时就会大大提高效率。师生之间针对于这一首古诗的教学就会更加通畅,节省下来的时间还能够进行知识面的拓展,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非常大帮助的。
二、情感教育需要家校有机地统一
学生们的家庭教育不能忽视,尤其是对中职学生而言,教师应该为学生们及早步入社会做打算,所以培养学生们对小家庭更好的体验和融入,才能对社会大家庭更加适应。家校共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安全感,真正温暖学生的心灵,能够在传统教学基础之上打破学生学习环境的地域局限,让学生在学习与家庭之中能够更加感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爱。有助于帮助老师掌握学生在家庭当中的学习情况,反之亦然,家长可以通过和任课老师的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动态和学习进展。
比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谁不说俺家乡好”当中,让学生的家长陪伴学生们一起了解家乡的文化知识,参观家乡的景区等等,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获得更多的感悟。还能在此基础之上,锻炼学生的说明文撰写能力,比如谈一谈家乡的特产。教师可以根据双方的动态互联,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做出调整,家长的育儿水平亦会大大提高,不断地完善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和思想道德建设,让中职学生能够真正成长为时代新人,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情感教育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打造有质量的情感教育课堂,仅有室内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对需要开拓视野的中职学生而言,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需要打破传统课堂当中的地域局限性,能够结合不同学校的地域特色,利用好周边的环境,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甚至走出校门,感受到更加具有生活的社会气息,这也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和社会接轨,为了以后的发展进行合理过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团建”,能够组织班级去外面探索大自然,探索人文社会,充当社会调查员,“人类观察员”,查看大街小巷所发生的事情,能够让学生打破自己“学生”的身份,更能够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各种人物之间的对话,所发生的小故事,也可以印刷一些社会调查问卷,让学生分发给不同的社会人士,询问他们对于自然与人文相关的内容拥有怎样的看法。学生根据调查问卷上的结果进行统计,并且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
不仅如此,也可以带领学生去附近的科技馆,文化馆,展览馆等等,认识到各种带有人文思想的事物,能够体会到名家大师的智慧结晶,能够认识到现代文明过渡的具体体现成果,能够体会到作为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带给我们生活怎样的变化。学生会通过这种社会调查更加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更加的珍视生命,尊重语文。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对中职学生而言,是能够帮助他们未来实现更好发展,更适应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社会实践当中的所睹、所闻、所为,引发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更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祖国的美好,加强自己回馈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
总结
对中职学生而言,语文是一门极为特殊的学科,对于学生三观的塑造和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塑造作用,因此融入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情绪体验进行熏陶与渗透,能够让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通过语文水平强化整体综合素养。让学生利用语文这门学科成长为更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教师坚持情感教育渗透,坚持教学创新,促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需要教师不断坚持并且寻求创新与突破,才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张文玲.让语文作业“健体瘦身”—一谈减负增效背景下语文作业的优化[J].考试周刊,2013(10):102.
[2] 宋志强.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语文课堂[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7(04):44-46.
[3]杨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探究及对策[J].石油教育,2006,(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