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促进甲骨文与小学中高年级美术教学融合的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甲骨文,小学中高年级,美术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6-27 10:29

  王菁菁

  (青岛市崂山区育才学校 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甲骨文的契刻手法使笔画在方与圆中变化,苍劲有力又不失灵动有趣,具有书法和篆刻的艺术特色。通过甲骨文的特点分析其融入小学中高年级美术教学的可行性,把甲骨文与书法、绘画艺术融合为一体进行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研究并开发成美术校本课程,为小学中高年级美术教育课程提供一份形式创新的理论研究参考资料与教学实践参考资料。本文以甲骨文这一中国古代文字文化作为切入点,结合大量教学经验针对如何促进甲骨文与小学中高年级美术教学的合理融合进行了分析,旨在全面推动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激发珍惜美术遗产、关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

  关键词:甲骨文 小学中高年级 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5-005-01

  甲骨文文字形有对称、一字多形和象形图像的艺术性,其象形文字特点使文字符号更具艺术性。把甲骨文这种艺术符号融入绘画创作,学生在艺术学习的同时加深对甲骨文文化的认识,加深对中国汉字演变的了解,让甲骨文文化得以传承。目前关于甲骨文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甲骨文书法与篆刻、幼儿甲骨文创意字画等方面,小学中高年级的甲骨文创意艺术课程鲜少有之。本文以人美版四年级美术《汉字的联想》为课程基础,通过甲骨文书中有画,书画同源的艺术特点分析其融入小学中高年级美术教学的可行性,把甲骨文与书法、国画等艺术融合为一体进行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研究并开发成美术校本课程,为小学中高年级美术教育课程提供一份形式创新的理论研究参考资料与教学实践参考资料。在丰富美术教学资源的同时,使甲骨文绘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得到普及与应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让美术教育发挥社会价值作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汉字文化,让传统文化在艺术创新中焕发出具有时代性的光彩。

  一、以丰富的教学辅助手段,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音像资料激发兴趣 名家品评引发探究

  教师提供给学生大量的甲骨文图片资料、图像资料进行赏鉴。一张张、一幕幕震撼的视听效果,让学生对甲骨文及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而敬仰。教师进行讲解并与学生进行启发性互动,让学生走进甲骨文、了解甲骨文,逐步体会到甲骨文的魅力所在。甲骨文看上去虽然质朴无华,甚至显得有些稚嫩与笨拙,但却蕴含着无可比拟的艺术内涵。邓以蛰先生曾在《书法之欣赏》一文中讲:“甲骨文字,其为书法抑纯为符号,今固难言,然就书之全体而论……竟能给一段文字以全篇之美观,此美莫非来自意境而为当时书家之精心结撰可知也。”郭沫若先生《殷契萃编》也有精辟品评。学生对于名人大家的诗篇赞美,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强烈的共鸣,对于甲骨文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步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2.借力校园文化 汲取创作灵感

  我校有得天独厚的学习资源,走进崂山育才非遗博物馆,珍藏有甲骨文的实物,学生对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符号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强烈的共鸣,对于甲骨文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步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崂山育才校园内有书法、篆刻文化墙,以甲骨文文字演变发展线为主体的书画长廊,学生甲骨文书法、艺术作品展,学校甲骨文文化氛围浓厚。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学生随时随地认识甲骨文字,领悟甲骨文化,感受甲骨魅力。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这些教学资源,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提高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书画同源展甲骨文魅力,丰富艺术表现形式拓展课堂教学

  1.甲骨文融入水墨画教学

  甲骨文字具有象形特点,字形生动有趣,内涵丰富,每个字都是一个图象符号。运用在美术教学时,甲骨文字经过构思都可以扩展为一幅与字的含义有关联的画面,运用几个甲骨文字自编一个小故事,那就更加趣味十足。借助《汉字的联想》一课,引导学生用联想的方法,围绕汉字和图像展开教学,学生大胆地运用水墨韵味表达自己的故事,拉近了古老文字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从而充分地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学生结合甲骨文字进行配画,在书写好的“羊”字的甲骨文周围搭配上小羊的真实图画,再添画上草地和蓝天白云;在“鱼”字的甲骨文周围搭配荷花、池塘、小蝌蚪等。同时融入国画笔墨技法,让学生体会国画的笔墨趣味,在实践创作中做到构图新颖、字画巧结合、墨色有变化。一幅幅蕴涵中国传统文化味道并充满情趣的绘画作品,突出了甲骨文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在国画教学中渗透民族的精神,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

  2. 深悟甲骨文完成主题创作

  在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甲骨文字的书写精髓后,可以根据字意完成创意绘画。甲骨文字“射”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人引弓发箭射中远处的目标,甲骨文的“射”字,就像一只弯曲的弓,中间还别着一根箭,表现出正要发射的样子。学生展开想象力就可以完成一幅以射箭为主题的创意绘画。学生根据甲骨文字形字义,惟妙惟肖的表现出富有趣味性的画面,片片甲骨,行行文字,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创意绘画活动,将甲骨文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校园落地生根。

  3.感悟“刻”的魅力,与版画系列课程融合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甲骨文作为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像字更似画,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引导学生观察了甲骨文的图片素材,了解甲骨文文字的形态变化,以观察写生的方式在吹塑版、木板上临摹刻出文字,用版画课程中拓印的方法完成作品,在学生眼中,甲骨文不再是生涩难懂的汉字,而是能玩、能写、能画的游戏元素和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不仅锻炼了学生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还使学生感受甲骨文的魅力,树立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刘瑞红.浅谈美术教学中的甲骨文传承【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07):92

  [2]安晓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意义与路径——从甲骨文特色学校建设谈起【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4):45-47+57

  [3]马碧峰.浅析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融合【J】.艺术研究.2018(03):104-105

  【本文系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1年度课题“小学学科融合背景下‘甲骨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QJK2021C136)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