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创新,生活,弹性
  • 发布时间:2023-06-27 10:33

  殷林洁

  (江苏省常州市盛毓度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要求。作为小学美术老师,我们应当与时俱进,立足新课程标准,对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满足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促进美术能力审美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重点探讨了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美术;情境;创新;生活;弹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5-020-01

  随着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与深化,对小学美术家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必须要对小学美术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创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其充分的参与到小学美术教学教学中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增进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加强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意义重大。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对小学美术教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此,应当将新课标理念深刻贯彻于小学美术教学当中,更新小学美术教学理念,实现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向课堂参与者的身份进行转变,同时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当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探索美术知识。依照小学美术大纲要求以及新课标精神,开展灵活化的教学,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美术学科评价由裁判者向促进者的方向发展。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还应当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探索,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学生美术教学中的重难点,开展点拨与引导,让学生由浅入深进行感知、认识、理解、实践,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同时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还应当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个性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使教学情境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增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绘画质量

  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并让学生高的个性得到自由与张扬。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让学生尝试每一步成功带来的喜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步上新的台阶。只有学生尝试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才会更加激起其深入探讨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如我驾神舟游太空教学中,重难点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进行完整构图,并绘画出富有个性的特色画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此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宇宙飞船、宇航员、飞碟等图案进行一一播放,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向学生减速太空的奥秘,介绍一些恶太空知识,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一次太空旅行。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当学生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时,让学生大胆的画出太空的景象,完善自己的作品,使学生的绘画构图更加的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三、灵活选择内容,拓展学习空间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活动方式的建议。这样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可以自行选择,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与深化,充分考虑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相同的需要也可以用不同的对象来满足。为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根据自己学校的条件和环境,结合学生的领受能力,来进行相应的改变,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所学习的知识和身边的环境息息相关,通过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美术学习空间,也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好的调动,对教学效益的提升很有帮助。

  四、结合生活实际,指导美术创作

  新的课程标准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例如:《留住秋天》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开展落叶贴画。用自己掌握的色彩、造型、构图等绘画知识和技能,表达对美的感受和追求。学生深入生活事先采集各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洗净、晾干、压平。上课准备好剪刀、白卡纸、双面胶。教师:除准备和学生一样的东西外同时准备几幅树叶拼贴作品。大自然中美丽的事物有许许多多,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树叶像什么?欣赏树叶组成的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让自己已经准备好的树叶,想想能拼贴出怎样的景物,并动手拼贴出复杂、有趣的画。把学生的作业挂到教室四周,组织同学观看、评赏。这样的课程设计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使学生不用过于思考就能参加美术的创作,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开展弹性教学,鼓励积极参与

  新的课程标准,没有为所有学生制定一个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而是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现在许多的课程设计是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学习心态来进行学习,“寓教于乐”这个词语得到真正的实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来进行创新性的绘画。学生学习有了真正的兴趣,学习和创作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相应会有提高,从而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双方的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正是旧的课程标准与新的课程标准相差之处。

  六、鼓励自主实践,拓展美术能力

  任何一个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他们持续不断的练习实践,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时间一般较为有限,更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裕空间。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有必要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鼓励学生自主实践,促进学生美术能力持续拓展,不断趋近理想水平。

  例如,教学《戏曲人物》的时候,笔者按照计划顺利完成了基础性的绘画技法教授任务,并引导学生进行了简单的绘画练习活动,促进学生绘画技能的提升。但是,笔者并没有满足于此,而又在临下课的时候为学生布置了课下自主实践任务,即在课下阶段,每个学生都需要收集更多戏曲人物图片,并从中任意选择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用水墨画技法画出来,在此基础上,学生还需要自由结组互相品鉴,从其他同学那里汲取有益元素,接着进一步反复进行绘画练习。这样,通过上述课外自主实践练习,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都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培养。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之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开展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既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又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艳辉.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探究[J].小学时代,2021(4).

  [2]陈袁聪.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实践[J].才智,2020(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