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体育游戏中体育素养的培养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体育游戏,体育素养,培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6-27 10:29
武立云
(石家庄市裕华区槐底小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21)
摘要: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是全面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而游戏又是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内容。因为游戏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智力以及体力,增强身体素质。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足、学生缺乏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等,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就小学体育游戏中体育素养的培养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体育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5-010-01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体育素养的重要时期,而体育游戏作为一种锻炼方式,在小学阶段被广泛运用。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运用不够重视,导致小学生的体育素养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就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注重小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游戏是一种集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于一体的活动,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运用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程学习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得到锻炼,并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如在进行“拍皮球”这一游戏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皮球和篮球。然后让学生在球场上自由组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小组进行比赛。比赛开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好比赛规则,然后让他们分组进行游戏。如当两个同学用手拍球时,要保持双手前后摆动;当两个同学用手拍球时,要保持双脚前后左右摆动;当两个同学用手拍球时,要保持身体前后左右摆动。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比赛规则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结合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游戏形式
小学体育游戏的内容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设计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游戏中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体育游戏应该以促进小学生身体发育为前提。在组织游戏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游戏的内容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又能通过体育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例如,在进行“走格子”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走格子”这一体育动作,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格子类型,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不同的“走格子”练习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走格子”练习模式下的小比赛活动,然后再进行“走格子”练习模式下的大比赛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并且对他们进行合理评价。通过这样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自主探究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游戏中来,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素养。比如在进行足球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足球比赛的规则告诉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上进行分组比赛。教师先挑选几名实力较强的学生组成一组进行比赛。然后将其他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接着让这两个小组进行分组比赛,最终确定出每组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一组提供一个足球,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决定最终的冠军归属。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又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丰富体育游戏的内容,引导自主学习
要想提升学生对于体育的喜好,教师必须要丰富体育游戏的内容,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景化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比如在学习“跨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戴上头盔,以模拟跨栏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练习中体会到跨栏的乐趣。在学习“跳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跳绳运动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例如:在学习“运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成一排,然后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然后自己单手拿着球走到圆圈中央,再用自己的腿去投篮。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腿部肌肉和核心力量,并且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五、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创新体育游戏
要想提高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体育素养,教师就必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游戏。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设计出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游戏。比如,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游戏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坚强意志等基本素质和体育素养。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运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运动素养。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还应该注重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素养也逐渐被纳入到素质教育中。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学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应用体育游戏对小学生体育素养进行培养,提高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让他们在快乐中锻炼身体,从而达到培养体育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丛晨,何劲鹏.浅谈体育核心素养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培养——评《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7.
[2]陆文强.小学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
[3]李百通.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J].运动,2018 (2):119-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