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构建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语文,情境构建,策略研究
  • 发布时间:2023-06-27 10:32

  杨孝蓉

  (中国石油广安希望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跟各种各样的文字打交道,学习时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无法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教师需要运用构建情境的教学策略,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视频或图片等方式,让同学们通过观看一幅幅逼真的画面,来构建出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一种身在其中的感觉,以此来激发学生想要学习语文的欲望。本文就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构建策略展开以下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构建;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5-019-01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改变以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首先就需要创设不同且丰富的教学情境,先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然后通过情境构建来调动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在情境构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多媒体运用来创设生动且清晰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能够多加的进行深入思考。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情境构建的重要性

  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较小,大多数性格都是非常活泼的,而语文是一门文科,需要学生每天不停的阅读或背诵,学习起来会较为枯燥,学生在长时间处于这种无聊的环境下就很容易在课堂上发呆、走神,会对他们的学习情况造成一定影响。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种烦闷的课堂气氛,教师就需要在课堂进行利用情境构建来达到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效果,更好的帮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文文字的学习魅力,创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情境构建的相关策略

  1.联系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很多的教学内容其实都是跟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的进入到其课堂的学习状态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然后进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下思考课文所传递的真情实感,驱使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与发现语文知识,进行深刻的感悟,在一定程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往后的学习中更能一帆风顺。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中“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一颗时,教师就可以将课文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来讲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样子以及他们吃虫子这一特性,构建出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进行举手发言来在课堂上表述自己对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具体印象,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教学课堂的学习中,使教学气氛变得活跃不再沉闷。同时通过让学生进行描述也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让学生能对语文知识进一步进行掌握。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情境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慢慢的运用到教育事业中,对于在课堂上无法展示的教学场景现在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音乐、视频以及图片等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呈现,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进入语文学习意境。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对文中所讲的内容都是较为抽象化的,而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逼真的知识画面,让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学生在学习时也能更快的进行理解。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这一课时,可能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真正的马长什么样子,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马的图片或者相关的动作视频来让学生了解马的形态,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图片来展示马的特色,创建逼真的教学情境,这比让学生通过课文文字描述更加有学习性和吸引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趋向于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利用学生这种特性,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一步开阔他们的眼界。

  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情境

  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为成长环境不一样,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方式,对语言以及感情的表达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相关的角色,通过亲生思考与体验,来在课堂上表述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新颖,能够更加吸引学生加入到相关的教学活动中,让他们感到好玩又兴奋,也就会更加配合教师展开接下去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五个人为一组,分别扮演老妈、小马、老牛和松鼠的角色,另一个读旁白。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分配角色,把自己分配到的角色进行细细揣摩和分析,让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时体现出各个角色之间的性格特色,把自己带入角色的同时又能充分理解自己的角色在文中所代表的意义,最后进行感悟。构建这样的情境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的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情感表达。

  4.构建问题教学情境

  俗话说有问题才有进步,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需要适时的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深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利用问题来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时刻探究思考的状态。小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重的,对于自己未知的事物总是怀着十分的激情去进行探究,直至找到最终的答案,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时就可以用问题来构建教学情境,在课堂上让学生的大脑活动起来,不会因为长时间听学而感到大脑疲惫死机,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例如:教师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设置几个问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怎样的?您们在生活中看到的水泥道是怎样的?文中是把什么比作金色的巴掌?”等,这些都是课堂中需要让学生了解并解答的,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文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才知道自己去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该以什么出发点去进入,而不是只是单纯的进行阅读,这样的学习方式除了让学生过一遍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构建相关的情境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得课堂氛围更加融洽,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到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以上主要讲了四点措施来帮助学生在相关的教学情境下进行有兴趣有效率的学习,首先是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其次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逼真的情境,然后通过让学生角色扮演品味语境,最后是构建问题式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如何快速走进文中的中心内容,这些都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创建情境提高语文阅读效率[J]. 陈桂萍.课程教育研究,2018(46)

  [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 魏文强.新课程(上),2018(06)

  [3]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 匡洪莉.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0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