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德育教学探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09 20:41
魏义军
(重庆市合川区南滨路小学)
【摘要】在时代发展中,如何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之人成为教学中的要点。因此,教师有必要对照教学基本情况分析,积极寻找有助于学生成长的资源和素材,从而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助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立德树人理念开展数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意义分析,对照目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不足思考,从挖掘德育素材、优化引导方式、优化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具体阐述开展数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3-017-01
一、挖掘德育素材,丰富学生认知
数学属于相对抽象化的学科,教材中与德育有关的素材并不是非常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德育素养,深刻领会教材编写中德育素材的意图,并对照教学内容主动挖掘有助于学生成长的德育素材,从而更好地将德育指导和数学教育关联起来,有序浸润教学资源。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完善教学素材,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认知,继而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讲解与“圆”有关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有关知识,让学生对照圆周率的发展史分析,激发学生对祖冲之的崇拜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讲解“乘除算法”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数学家杨辉的故事,组织学生结合他的著作《日用算法》《田亩比类乘除算法》等分析,了解其为祖国数学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为国家发展而努力奋斗的热情,继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数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思考和挫折教育等德育素材,挖掘数学知识中的德育资源,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学生德育素养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引导方式,促进学生理解
小学生很容易被教师展示的丰富学习方式所吸引,并开始主动思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也会逐渐显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照学生的成长需求思考,明确浸润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在科学的引导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继而助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经过实际分析发现,在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和合作式教学法可以更利于改变死板的引导方式,助力学生收获成长。
1. 情境化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可以契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原本复杂的问题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畏惧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分析,选择一些与本次教学目标有关的内容,并为学生营造与德育教育有关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分析,并感受到与德育有关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进一步指导中,让学生可以在教师营造的融洽的教育环境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
2. 生活化教学法,提高道德修养
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尝试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主动将数学教学和生活之间关联起来,并对照德育教育需求,积极寻找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资源,从而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完成探索,继而在理论与实践关联讲解中,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为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尝试着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领域引导,并组织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自主观察分析,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与“统计”有关知识的时候,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借助统计表和折线图解决问题,可以结合家庭用水量分析,组织学生记录探讨。在此期间,学生需要记录家里10 天内用水量,并统计结果。为达到理想的效果,有必要对照统计中的内容指导分析,给予学生更加全面、具体、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以数据的方式感受水的流动,继而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紧接着,教师再适当渗透节约用水的方法,如随手关水龙头,洗脸水浇花等,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3. 实践化教学法,建立感性认知
德育是聚焦学生道德价值观念建设的教育环节,意在对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辅助塑造,以为其未来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精神导向,促使其真正以良好的行为规范参与到社会服务建设环节中去。而为了强化德育工作对学生行为的指导价值,教师在推动德育落实的环节中应注重做好实践活动的设计工作,使学生得以在实践中对德育观点建立更主观的感知,进一步完成对观点的内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也应尝试通过实践化教学法的方式,结合德育观点对数学实践活动进行优化,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数学知识了解的同时,建立起对德育观点的感性认知,在思考中内化德育观点。
三、优化评价机制,落实德育引导
在德育评价中,要改变传统的“考试为主,成绩为纲”的基本模式,主动融入立德树人目标评价指导,让德育与智育并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承载更多的育人的功能。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可以对照不同层次学生成长的需求分析,为学生设定最近发展区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分层化引导,并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继而更好地落实德育引导。
四、结语
总之,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在关注智育的同时,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成长为具有优秀品德的人才。此外,教师还要认识到教无定法,在实践中要尝试着对照教学现状分析思考,积极寻找有助于落实德育的策略,主动拓宽德育的方法。通过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浸润,充实更多的素材引导学生,将德育落到实处,实现课程改革时期对学生的综合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哲强.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德育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2(10):76-78.
[2]刘小平.“四史”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思路[J].亚太教育,2022(10):181-183.
[3]江献.运用数学史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内江科技,2022,43(04):154+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