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科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7-21 11:45

  韩洋洋

  (吉林省东辽县平岗镇中心小学校136607)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通过对该学科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与实践能力,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科学课程经常被师生所忽视,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将从“起、承、转、合”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5-068-01

  前言:在当今时代的教育教学中,创新已然成了主旋律。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学生不仅要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必要的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科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起承转合”是表达作者创作想法,引发读者阅读和思考的一种有效策略,将其运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目标。教师要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将“起承转合”中“起”的作用发挥出来,可以实现良好教学氛围的构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鲜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通过设疑的方式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不同的教学道具,如塑料梳子、气球、碎纸屑等,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静电现象进行解释,可以邀请几个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气球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之后再让他们思考静电是怎么产生的。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之后再引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引导学生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此来激发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实现对其良好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帮助学生跳出思维枷锁

  帮助小学生跳出思维枷锁,是教学开始和高潮之间的承接,可以使科学教学目标有效落实。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创新理念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拥有材料和活动等的选择权,这样有利于优化教学模式,且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和锻炼。同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探讨教学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课堂主线,不对学生进行过度的干扰,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其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同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科学学科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教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由选择物品进行沉和浮的实验并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可以逐渐把握课堂节奏,完成相关的学习和探究等任务。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运用现有的实验材料进行创新设计,可以跳出思维的枷锁,达到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三、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中涉及的生活化科学知识,足以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但是小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吸收能力,也有着极大的实践兴趣,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教学,是难以满足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需求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借助“转”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升华,推动学生的成长。例如,教师在教学完“做个小开关”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工具亲自动手制作开关装置,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十分有利。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这样也能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升。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与大自然亲切接触,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还能拓宽他们的眼界和知识面,增强其的信息搜集、整理与分析等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学科素养。

  四、获取多元化的评价反馈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在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进行评价,而是应通过激励、交流的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科学教学活动中,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 “起承转合”的最后任务阶段,教师要摒弃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提升评价反馈效果。比如,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用不同于成年人的视角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实践水平等,并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和优势,找到学习的自信,从而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科学学科的学习中。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实践,给予他们适当的实物奖励,并将他们的学习成果张贴出来,每隔一段时间开展一次评选活动,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荣誉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结束语:

  综上得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起承转合”,来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跳出思维枷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获取多元化的评价反馈,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接受能力,以及教学进度等,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手段,并打造适合小学生成长的科学教学课堂,以促进其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芹.起承转合: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50):11-15.

  [2]邵俊蕾.起•承•转•合: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2020,(26):201.

  [3]陈柳颖.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研究[J]. 教师,2023,(01):42-44.

  [4]林晓燕.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10):60-6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