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研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方法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21 15:33
王文晶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米沙子镇希望小学130301)
【摘要】数学学科一直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难点课程,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小学生自身思维意识不够成熟,认知能力较弱,学生在开展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时常会陷入思维误区,并逐渐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同时更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之路产生重要阻碍。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切实关注对数学教学方式的优化,不断探索能够帮助小学生开展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举措,并在各种教学问题中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此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深入性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3)7-024-01
在当前新时期教学体系改革优化的背景下,强化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育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学科想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并以此为核心,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开展数学深度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更能细化数学知识体系,确保小学生学科实践能力的发展。为此,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要求,就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研究,并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价值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并要求学生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受到制约,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停留在表面,难以做到学以致用。但是,将深度学习理念运用在课堂以后,学生就能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能够在明确自我学习方向以后,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并及时寻求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数学问题。小学数学学科逻辑性较强,计算量较大,同时新旧知识间具有较强的联系性。为了确保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全面化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应当积极开展深度学习活动,确保在每次开展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均能够产生对旧知识的认知,从而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利用实践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增强数学知识的联系性,最大程度地增强自身数学学习能力。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教学举措
(一)设计深层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数学知识相较于语文、英语等文科,其抽象性更强,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展现自身引导性价值,在恰当的时机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使其充分展现自身主观能动意识,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基于课堂知识导入环节着手,不断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思维活性,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呢?并以此引入本章节的知识内容,由此开展深入性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不同规格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基于观察性问题“两种图形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处呢?”引发小学生的深入性探索。
(二)创设情境架构,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一般而言,多数的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为淡薄,往往需要在教师或者家长的监督下开展学习。还有部分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上时常走神,这也为课堂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具有较强的难度,很多小学生缺乏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新课堂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沉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感受数学学科魅力。结合实际教学研究发现,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枯燥单一的课堂学习氛围,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直观展现出来,另外利用形象化的画面引导,学生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认知,并结合实际问题展现自身想象力,带着问题开展深入性学习。
(三)深入挖掘教材,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若想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小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师首先应当结合教材知识要点,从学科现实性角度出发,根据小学生自身年龄特点和整体学习需求,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教学实践工作中风向标,能够帮助学生所开展的深度学习有理可依。科学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课堂教学计划,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的基础与前提。数学教师若想有效强化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应当积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首先了解现阶段小学生自身实际学习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工作不再以一味的知识灌输为主,适当性地为学生增加一些互动、实践、探索的环节,以此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另外,数学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课堂知识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有效将数学思想渗透其中,确保学生能够明确自身所学知识,并以此为前提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不断积累更多的数学经验,实现自身学科素养的发展。
简要而言,基于当前新时期的教育体系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切实践行深度学习理念,为学生构建趣味化、多样化、生活化、实践化的课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数学教师还可以积极调整对学生的合作指导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课程反思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航宇.聚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学科活动开发与设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04):116-120.
[2]李星云.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04):112-119+126.
[3]吴志坚.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第二版)》[J].中国油脂,2023,48(03):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