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探索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新课标,初中,体育
  • 发布时间:2023-07-21 15:33

  黄英霞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

  【摘要】中学阶段,学生正是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时期,面对新的挑战和考验,他们必须要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迎接重重考验,进而成为一个强者,用健壮的臂膀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担。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体育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关注程度也更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3)7-026-01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由于体育成绩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重不高,甚者有的地区体育成绩不纳入升学总分,因此,许多教师和家长便缺乏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育教学配套设备不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体育教学大多需要场地和器材的支撑,但是部分学校忽视了对教学硬件的建设,橡胶操场和体育馆的缺失导致体育课很容易受天气因素的影响,体育器材数量的不足使得学生的运动效率降低。第二,教师队伍的质量有待提高。教研活动的落实不到位,使得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学研究投入不够,使得教师缺乏经验交流的平台。第三,考核机制的缺失和不健全。教学评价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但是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考核,在经过一个学期或者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对自身缺乏明确的目标,教师也难以落实有效的考评。

  (二)教学方式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相对灵活,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运动兴趣、运动技能为主,教学方式可以在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调整。但是在现阶段,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仍然以个人为中心,根据预设的教学计划开展授课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从开始的热身运动到带领学生做体育运动都全程包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举例而言,在中长跑的运动训练中,教师常常会为学生讲解呼吸以及步频等知识后,便要求学生进行跑步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难以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意义,难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兴趣。如果教师能够融入比赛或者游戏的元素,教学效果则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是形成积极的体育运动态度的开始等,这正是对体育参与乐趣性,引导性的总要求,但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过度重视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练习,过度程序化了体育课程。在加强体育参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不够深入,不能够达到快乐运动的效果,从而导致学生出现没有运动欲与积极性的表现。

  二、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一)充分利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引入游戏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的教学目的。学生更喜欢从游戏出发,在游戏的欢乐中自主体会运动技能。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的时候,一定要与教学知识点紧密结合,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例如,足球传球学习,教师可以穿插“足球射门”小比赛来激发学生兴趣,想获胜就得踢得更准,要踢得准就得掌握正确的踢球方法,学生为了从小比赛中取胜增加了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比传统的理论讲解、分解重复练习、枯燥的完整练习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同时开展游戏和小比赛,并小组共同研究技能、方法和策略。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无意识地完成对传球技巧的思考和感知。游戏过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踢球技巧,在这种游戏导入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形成对新授课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游戏的选取,结合男生女生性别、喜好不同,进行多方面的游戏选择。

  (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发挥优势

  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需要得到锻炼和发展,可以通过集体体育运动来锻炼学生的合作性,展现个体特长,不怕困难与失败等。在体育教学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会呈现出不同运动表现,有的男生更喜欢对抗性的运动,例如,球类运动。女生更喜欢个人的、文静些的运动,例如健美操,跳绳等。有的学生由于身体肥胖、矮小等因素不敢参与到运动中来,这时教师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后,在课堂中针对项目、男女生、难易度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教学,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其得到锻炼发展。例如,短跑中的接力跑活动中,教师可以男女搭配分组,再针对特殊学生进行各组合理结合,还可以接力短跑活动中可以加上女生擅长跳绳等项目。这样男生优势项目短跑,女生优势项目跳绳,再加上特殊学生的合理分配,从而形成了成绩相仿,各有优势的比赛项目,且更具有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在合理分配的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之间优势互补,能力均衡,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对体育知识的掌握。

  (三)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

  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有效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对于理论性较强或者运动要领较多的知识点来说更是如此。在技能展示和特色比赛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分解视频、体育比赛视频等展开直观学习。例如,在健美操教学中,通过整体的健美操视频观看,使学生一开始就可以欣赏到本课内容,欣赏到健美操的美。而且在观看较复杂的动作中,可以随时暂停,通过暂停画面可以直接认知动作要点。而在传统的教学中,通过现场教学无法体现动作瞬间,也无法停留在复杂动作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学效率更高,教学效果更明显。通过反复的视频观看,视频跟做,从而更有效、更高效的引领学生学习。同时,可以利用多组多媒体,使多组学生同时学习与研究,不同学校在同等高质量学习视频下开展自主学习,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技能掌握,同时教师得到了解放,能够走在学生中间及时并更多时间的指导学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在体育运动和学习中实现体育技能、运动能力以及运动精神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詹荣.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初探[J].中外交流,2018(28):14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