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下的中职语文诗歌教学策略研究

  • 来源:教学与研究
  • 关键字:中职院校,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9-02 14:14

  刘珍

  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 215228

  摘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是近年来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关键点为“以学为主”,打破了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感受放到了教学的关键地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有效促进了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良性的教学模式,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学科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中职院校的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讨论了中职院校在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具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应用策略。

  关键词:任务驱动;中职院校;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简单分为四种阶段,“启动”任务为课堂教学的开始,是将不同教学目的以不同层次进行分类、罗列的过程; “分析”任务为课堂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学生理解、使其更快完成学习目标的重中之重;“执行”任务为学生的“主体专场”,是学生在一系列资料辅助下通过思考、探究和讨论,解决难题的过程;“总结”任务为教学的结束,是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思考、总结与评价过程。在中职院校的语文诗歌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一、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在语文诗歌教学面临的问题

  中职生大多语文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在语言理解和应用方面的素质较低。中职生本身不擅长学习,由于成绩问题带来很多家庭歧视和社会歧视,导致学生的学习心理环境较差,对生硬的说教模式十分反感。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违反了学生的心理,不仅难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造成学生心理的沉重负担。同时,由于中职院校自身的功能定位和传统的偏见,充满技术性和专业性的课程成为教学的关键,而基础教育则成为“无足轻重”的点缀所在。由于教学的过度功利化,学生也许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有效的提升,但在人文素养方面依旧处于缺失状态。这种人文素养的缺失不仅表现在语言素质、智力能力和逻辑思维方面,还表现在内心情感、个性塑造等方面,严重影响了中职生未来的发展[1]。

  二、如何将任务驱动模式有效应用于中职院校的诗歌教学

  (一)明确驱动任务,促进语文素养提升

  区别于普通学校,中职院校普遍对语文等基础性的学科比较忽视,诗歌教学更是处于一种边缘状态。诗歌对学生的审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诗歌作为一种语言的载体形式,将作者的内心情感、人文素养、语言表达甚至是社会环境相结合,是语文学科的重点教学部分。因此,中职院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传统偏见,重视诗歌教学。实际教学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任务,以此为驱动,用诗歌洗涤学生心灵,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2]。

  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技术为主的教学观念,紧抓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促进诗歌的教学和学生语言素质的教育。教师在诗歌教学时,需要先为学生设定明确的课程任务,将课程分为“启动”、 “分析”、“执行”、“总结”四个环节,注重诗歌教学的逻辑性和学生学习的层次性。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设计启动任务为:通读全诗,理解原文情感;分析任务为:寻找诗歌中的生字与重点词语;执行任务为:借助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料,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深挖作者内心情感;总结任务为:情感带入背诵全诗,体会诗歌所含韵味。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兴趣提高

  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关键。语文学科作为各大学科的基础,包含了一系列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 “说教”式教学,为学生创建气氛更加良好、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中职生对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3]。

  在诗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型模式为学生创造进一步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学习郑敏的《金黄的稻束》时,教师可以在执行任务的环节增设朗诵或者演讲环节,台上学生模拟作者的写作状态和内心情感,台下学生在演讲氛围中体会稻束的“疲惫”,借稻束形象表现母爱的深沉。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开展诗歌部分的教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的语言素质和审美观念,不仅可以有效发挥诗歌教学本身的作用,还可以促进中职生的素质提升和情感的积极表达。

  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职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而快

  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同时促进中职生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教育教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借助多种元素开展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体验不同教学形式的乐趣[4]。

  诗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音乐、绘画、视频等元素融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学生更快带入到诗歌的韵味之中,使其充分感受诗歌之美。例如,在学习《山居秋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同时播放适合诗歌意境的背景音乐。在音乐的带动下,学生可以更快融入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意境,体会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融入其他元素,以更多彩的形式完成教学驱动任务,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升课程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以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求知欲望,同时获得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满足感,使学生在满满的成就感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在四个阶段的任务中,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对知识内容加以理解、对重点难题加以探究,在不断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因此,中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将这种教学方法融入到诗歌的教学之中,降低诗歌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对古言和诗歌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孙叶娟,胡昉.任务驱动下的现代诗歌教学——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2(03): 57-60.

  [2]徐洁.人生自有诗意在——以单元任务驱动进行诗歌写作教学[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05):63-65.

  [3]祁世英.核心素养指导下的中职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33):115-116+119.

  [4]张曦丹.浅谈中职语文诗歌意象分析与鉴赏方法[J].职业,2019 (33):101-10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