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冠心病,介入治疗,优质护理
  • 发布时间:2023-09-08 12:29

  张盼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介入治疗技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该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等优势,不过随着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如何做好围术期护理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此,本研究综述了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优质护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优质护理

  冠心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因阻塞血管,造成冠脉循环障碍,引发心肌缺血或坏死。在各类心血管疾病中,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即为冠心病,因此疾病死亡的患者数量接近总数的 50%。现阶段,临床治疗冠心病时,主要采用介入治疗,此方法无需开胸,且起效迅速,可使患者心绞痛症状得到快速且彻底的改善,降低死亡风险。较多研究发现,介入治疗开展过程中,护理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通过实施良好的护理,可使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针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众多相关的研究,发现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较佳,本研究即对其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1 介入治疗前后的心理护理

  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时,疗效明显受到情绪障碍的影响[1]。冠心病发病后,多数患者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抑郁、急躁、恐慌等,除心理问题后,同时存在躯体症状,二者相互影响。在介入治疗前,与平常状况相比,患者具有更高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水平,而术前护理人员详细谈话,且将术后并发症告知后,阳性症状要比常规谈话低。学者发现,女性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严重于男性患者,可能与女性患者心思更加细腻相关。导致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患者缺乏介入知识,担心手术成功性及预后情况。对于患者来说,介入治疗术是一项重大的负面事件,因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比较严重,不仅术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术后也同样存在。对此,护理人员应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充足的关爱,了解其心理需求,心理安慰及时开展,同时将治疗目的、预后情况、影响疗效的因素等知识耐心的讲解给患者,打消其心理疑虑,也可邀请成功康复病例现身说法,增强其治疗信心,减轻恐惧感、焦虑感,以平和心态面对手术及术后康复。另外,干预患者心理状况过程中,还要注重满足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在介入治疗前,护理人员可与医生一起开展知识宣教,除语言讲解外,还可借助模具、实物、科普视频等,增强宣教的有效性;在介入治疗后,可向患者推荐相关的图书,或将健康手册发放给患者,让其主动阅读,增进对冠心病及介入治疗的了解,缓解不良情绪。

  2 术前禁食与术后低血糖护理

  研究发现,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时,术前禁食禁水时间要尽可能缩短,预防发生低血糖。患者如为老年人,更要对术前禁食时间做出严格把握,保证进食量,避免调节功能差造成不可逆情况。禁食时间较长情况下,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口渴、饥饿、烦躁、低血糖等。手术属于创伤性治疗方法,当口渴等不良反应同时存在,会进一步增加机体消耗,这对伤口愈合及组织修复较为不利,并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提高感染风险。禁饮时间缩短后,不仅患者舒适感能增强,且低血糖等不良反应也会减少发生,减轻术后呕吐。一项对照研究显示,与术前常规禁食10h 相比,术前3-4h 禁食、术前2h 禁饮可明显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2]。另有学者认为,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时,流质饮食在术前2h 仍可给予患者,患者无法进食或有较长的手术时间情况下,能量可通过静脉补液补充,预防术后发生低血糖。以往认为,禁食时间越长,越不容易发生误吸。传统情况于术前8h 开始禁食、禁水,以将胃内容量减少,降低胃内容物反流几率,避免误吸。但近年相关研究表示,半流质饮食存在于胃内的时间仅有1.5-3h,而清淡饮料饮用后排空几乎是即时进行,适量液体于术前2-3h 口服后,胃液量及胃液pH 值不会受到明显影响,但脱水、低血糖发生率却能显著降低。因此,患者如为择期手术,禁饮时间无需超过3h[3]。

  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随着不断提高介入治疗技术水平,已经大幅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仍需通过适当护理将并发症进一步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是术后较易发生的并发症,对于外周血管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足背动脉搏动、伤口敷料情况,除观察仪器监测结果外,切口情况也要经常观察,必要时,采取测量腿围等方法判定有无血肿、出血情况;对于迷走神经反射,可通过强化围术期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来实现有效预防;对于尿潴留,术前训练患者床上排尿、排便,进入手术室前,嘱咐患者将尿液排尽,术中如有尿意,鼓励患者及时排出,术后如有排尿困难出现,及时采取诱导排尿方法,包含听流水声、热敷等。

  4 术后康复训练

  研究证实,介入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仅不会增加心血管并发症,且能使患者疼痛程度降低[4]。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后,心肌供血可增多,利于恢复心功能。术后,患者体位宜早调整,卧床时间也要缩短。关于术后卧床时间,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但较多研究发现,与术后8h 下床相比,术后6h 下床可明显减轻背痛感,并明显提高舒适度,血肿、出血也未发生在穿刺部位。待患者下床后,功能锻炼即可循序渐进的开展,有助于更快、更好的恢复。

  综上,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应用优质护理后,其生理、心理状态均能达到最佳,同时其健康教育需求、心理需求及护理需求也能得到有效的满足,可明显增强患者依从性及配合程度,再加上有意识的预防术后并发症、开展术后功能锻炼,使患者术后尽早康复,最终提升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雪娟,黄小丽,王庆高,等.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4(01):84-86.

  [2]孙娜娜.优质护理模式在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2):1910-1912.

  [3]蔡蕾.围术期优质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术治疗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02):94-95.

  [4]余灵灵,周强.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2): 119-12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