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类制度保障药品安全用药
- 来源:今日健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药品,分类,保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9-08 12:34
何敏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药剂科 641000)
前言:安全用药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消费者自我保健意识低,假劣药物的流通使用,药物缺乏疗效,用药错误,药物的滥用和误用,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的急性、慢性中毒等等,均可导致药物潜在的安全性问题。
一、我国药品分类管理现状
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起步较晚。在1999 年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启动之前,我国药品市场除对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等特殊管理的药品实行特殊限制外,其他药品基本上处于自由销售状态;从2000 年1 月开始,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开始实行;从2000 年4 月起,大容量注射液,粉针剂类药品要求凭处方销售;,所有注射剂必须凭处方销售;到20 年7 月开始,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物须凭处方销售。与此同时,国家还在积极推进零售药店的分类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04 —2005 年工作规划》的通知,通知要求积极推进零售药店的分类管理,促进零售达到药品分类管理要求。将零售药店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2005 年底之前,符合药品分类管理要求的零售药店,可以继续销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发给处方药定点销售标志。第二类:2006 年1 月1 日后,达不到药品分类管理要求的零售药店,只能销售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或只能销售乙类非处方药。
二、药品管理存在问题与不足
2.1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分析
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颇有些举轻落重之嫌。我国对于处方药的标签、包装并未要求印有显著的处方药标识,相反,对于非处方药,要求生产厂商必须在其标签、包装上印有显著的非处方药标识,即“OTC”样标识。药店实行药品分类管理,要求必须做到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摆放。以前,很多药店进行药品分类摆放时不知所然,现在则以“OTC”标识为分类标准,有“OTC”标识的放在非处方药一类,没有“OTC”标识的药物则统统都放在处方药一类。例如:曲美、赛尼可等减肥药品经常摆于药店门口直接面向消费者促销,在老百姓对药品分类不知情的情况下很容易误导认为是OTC 药品,也还摆放于处方药一类中,因为它们没有“OTC”标识。倒是非处方药做到了标识清晰,分柜摆放,一目了然,给人的感觉好象是国家想把非处方药从药品中拈出来,以便加强管理。实际上并非如此,国家实行药品分类管理的初衷是要把处方药管起来,凡是处方药必须严格凭处方销售。
2.2 抗生素凭处方销售执行不到位
抗生素“日常化”滥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病菌产生耐药性,滥用抗生素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回到“后抗生素”,即抗生素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因此,国家规定从2004 年7 月1 日开始,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物必须凭处方销售。然而,由于老百姓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去药店习惯性地购买抗生素,使抗生素占药店销售额的比重非常可观,大约为24%-30%之间。毫无疑问,如果抗生素凭处方销售的禁令真正执行起来,对绝大多数药店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为此,笔者曾暗访过几家药店,并通过一些途径询问一些药店的店员,才了解抗生素凭处方销售的禁令对一些药店而言,只是一纸空文,几乎没有产生。大多数药店都是在违规销售处方药。
三、医院药房药品合理分类和药品监管制度的具体实施如下:
3.1 药品合理分类
医院药房的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执行,结合我院药房的实际药品情况,对其实施科学化的分类管理[1]。我院药房在参照以上管理办法,综合考虑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在实际的药品管理中,按照给药途径、作用部位、适应证等进行了分类,实现了药品合理分类管理。
3.2 药品监管制度
①组织药房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药品监管制度学习,主要内容以药品监督制度内容,具体实施办法等为主。培训后,还要对工作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只有考核达标的工作人员才能够上岗工作。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继续进行相关的培训,指导其完全掌握培训内容为止。②对药品管理实施全程管理,首先做好药品的采购管理,严格检验药品供应厂家的资质、严格把握药品质量,保证所采购的药品质量合格。其次提高药品入库管理水平,采购药品就位后,做好入库登记,并再次进行查对,保证药品合格之后才能够入库;加强库房的环境管理,保证每一项环境条件都能够满足药品的储存要求。③引入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构建药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药房的药品信息全部整理录入其中,并应用该信息平台对药房的发药工作实施管理,实现发药管理信息化。并由专人负责定期对药房的药品调剂、发放信息进行逐一的核对和审查[2]。
四、优化处方审核、药品调配
4.1 处方审核时,实施二人互审、务必保证药物使用无误、发药无误,降低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药品调配必须经由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执行,保证药品流向可追溯。药品发放前需再次复核,药品监管小组定期评估药物差错率,并将该评估指标作为绩效考核指标。
全面完善基础措施
4.2 除了进行上述工作之外,有关人员需要对药房内的基础性设施进行全方位完善,其中包含药房内安全性措施,药房湿度与温度控制,药品储存环境的控制等等,对于一些特殊性药物,需要有针对性的存储,相关人员每天对药房中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同时做好记录工作。
4.3 强化药品的调配和发放力度。
使用院内信息管理体系,全面实现对于药物发放和调配,在此同时能够对药房内西药进行应用审核和检测,定期指派高级职称药剂师和医生所组成的考核小组,对院内药物差错情况进行全面审核。
五、结束语
总之,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药品流通管理模式,是人民用药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期待药品分类管理能早日落到实处,真正起到保证人民安全用药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鲁桂华,王恒.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应用的意义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 277-278.
[2]何泽民,王海燕.不断改进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 10(03):103-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