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运用策略探究

  • 来源:教学与研究
  • 关键字:情感教育,高中教学,语文教学
  • 发布时间:2023-09-22 14:14

  林洁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中学校 637700

  摘要: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观念、态度、价值取向的发展,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情感体验,产生集体情感及社会情感,从而强化学生对情感及社会责任意识的认知。但从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现状来看,存在缺少情感体验契机、情感教育目标模糊等问题。因此,教师应基于新课标,对情感教育目标及方法进行完善。本文以“生命诚可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为例,对情感教育策略进行分析,以期高质量完成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目的。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教学;语文教学

  引言

  在语文教育体系中,以调动学生情感为目的,应用教学语言、教学素材等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称之为情感教育。加强情感教育有助于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实现相互之间的双向沟通,从整体角度切实优化语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在知识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储备、促进学科能力发展。对此,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渗透情感;创新情境,以情寓教;实践教学,培养师生情感等方式方法,构建完善的语文教学组织体系,引领学生多元化探索学科知识,加快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助力其健康成长与全方位发展。

  1 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1.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灵品格的发育

  高中生的思想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还没有完全有效地构建起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做出错误判断偏离正确轨道。高中语文教学篇目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名家经典文章,无论是散文、诗歌、戏剧,还是其他体裁的作品,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感染性。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渗透情感教育,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于无形中有效引领学生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灵品格的建设与培养。

  1.2 有助于知识高效传递

  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内容传递正确的理念,在教育活动中对于学生的要求绝不仅是学习书本中的知识,而是与此同时能够从知识学习过程中得到思想层面的强化和提升。情感教育注重对人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感知进行培养,通过传递优秀的价值理念对学生起到鼓舞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被正确的情感导向所影响,并形成独立自主和公平平等的自主性人格。随着思想意识的解放,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实现情感自主的意义,如果通过教育的角度解释这一理论,可以发现情感教育更深的意义是赋予教育更加深远的价值,并将育人树德的理念体现在教育过程中,这种教育的形式实现了人在教育过程中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目标。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知识传递过程中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了传递效率,而且拓展了知识的内在含义。

  2 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运用策略

  2.1 立足学习视野,落实情感教育

  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并记录观察到的信息,为教学反思与评价提供依据,促使学生全面进步。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深刻性及逻辑性的发展,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水平及认知水平。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立足实践与学生学习需要,关注学生理智情感的发展,落实情感教育。在“生命诚可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我制作了学生情感成长表,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填写情感内容、情感目标、情感成长路径等,并设置教师客观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两个板块,在学生接受情感教育过程中基于实际情况填写。一段时间后,教师对学生情感成长表的内容进行分析,向学生展示其在一段时间内品质、价值观、对生命的理解等多项情况的变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情感教育的作用,并提出下一阶段的情感发展需要。

  2.2 采用鼓励教育的教学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爱浇灌课堂,积极采用鼓励教育的教学策略,真诚地对待学生。如此,学生的心扉才能被有效感化,心灵世界才能被由衷打开,学生与教师之间才能建构起良好的信任感,学生才能真正在内心深处接受教师的情感教育。如,在讲评课堂作文时,笔者积极表扬写作有突出亮点的学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面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笔者没有采取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或者批评的态度,而是积极鼓励,努力发现他们习作中的亮点,如语言优美、立意突出等,并写下可以改进和优化的评语。在学生回答课堂问题时,笔者利用肢体语言、表情和眼神实施鼓励性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鼓励,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情感教育中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找到每个学生身上语文学习的闪光点,使他们收获自信和成就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情感教育的展开。

  2.3 利用感性语言,浸润学生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一定要讲带有审美色彩的话,因它可以深入学生大脑最隐蔽的角落。”由此可见,教学语言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力。纵观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会发现很多教师总是用“公事公办” 的态度对待教学。这样的态度虽然有利于推进教学进度,但是也会在无形中阻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当有意识地修饰自己的语言,做到不断地锤炼精简,不说废话、空话、套话,这样才能浸润学生的心灵,才能让情感教育顺理成章。

  2.4 教学与实践结合,提高课堂温度

  为让情感教育的效能有效发挥出来,教师需要尝试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赋予课堂教学一定的温度,如此也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打造出高效语文课堂。以《归园田居》教学为例,教师可组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农场参观,感受农居田园生活,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以具体形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教学的温度,促使其对“复得返自然”建立个性化理解。这样一来,既能让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精准传递,而且相比于常规的课堂教学,产生的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有助于学生逐步完善语文知识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有着深远的价值,在高中语文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其不仅满足了语文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要求,也增强了学生的情感观念,在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过程中情感教育的优势不断得到凸显,为了促进教育的长久发展,实现语文教学育人目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情感教育的融入方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胡旭.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

  [2]刘晓娥.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成才之路,2020(1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