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朗读教学

  • 来源:教学与研究
  • 关键字:新课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 发布时间:2023-09-22 14:17

  毛健华

  四川省盐源县甲米镇小学 615700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言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朗读。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还是存在众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针对现状探讨了几点提高朗读教学质量的策略。对此有必要加以研究,优化朗读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缓解现状,全面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前言

  语文课堂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合理的实施朗读教学,让学生用心去读文章,用心去体会文章内容,用心去理解文章内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领悟思想,释放情感,在语文学习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感悟与收获。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朗读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朗读为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体会语言的魅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朗读的现状

  (一)朗读时间设置不合理

  很多教师对于朗读开展并不重视,一节课大约在四十五分钟左右,教师对于语文的字词讲解和知识的讲解占用的时间过多,导致没有朗读的时间或者直接取消朗读这一环节,即便是在课上朗读也是时间仓促紧迫,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讲解,没有给学生提供独立朗读的时间,或者是直接让学生在自行在课余时间进行朗读,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贪玩,自我约束力比较差,根本不会进行课下阅读,导致学生朗读能力不能得到实质性的发展。进而是部分学生语文成绩不理想。

  (二)朗读方式设置不合理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课文的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教师在引导小学朗读教学的时应该注意一下两点,第一选择多种朗读方式,第二选择合适的朗读内容,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兴趣进行朗读。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师选择的朗读方式不合理,选择朗读的内容并没有经过细致的筛选,更没有迎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导致朗读方式十分无趣,枯燥乏味,犹如一杯白开水,使学生没有朗读积极性。

  (三)学生朗读水平参差不齐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识字不多掌握不全面,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尚不完善,据观察研究平时朗读教学课堂中部分语文成绩比较好、学习比较积极的学生比较活跃、他们在朗读过程中能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读的时候声音较小,甚至有的学生没有进行朗读,只是低着头看课本,想这样根本起不到朗读的作用,学生无法从朗读中得到锻炼,亦无法发挥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势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扩充朗读时间

  在当前新课改下,首先教师必须要转变当前的传统教学观念,对于教师不重视朗读教学的开展来说,加强对于朗读教学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扩充朗读教学时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合理分配课堂的45 分钟,例如,学习语文课文《火烧云》一课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5 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课文朗读活动,主要目的让学生圈画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查找字典自行解决,其次在朗读的同时思考本节课的内容主要讲了什么,最后老师带领同学们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共情与作者,升华其感情,如果时间在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在讲解完再次带领学生进行朗读,通过三次深度不一的阅读,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提供朗读能力。其次可以利用课下和课后作业的机会,合理布置以朗读的形式的家庭作业,让家长配合监督,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朗读的机会,提升朗读能力。

  (二)设置合理的朗读方式,选取合适的朗读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年龄较小,在朗读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抓不到文章主线,难以理解文章内涵等。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朗读教学效率,同时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仅仅依靠简单的课文朗读方式是很难改变的,它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对此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设置合理的朗读方式,朗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直接朗读、配乐朗读、视频朗读,多人分角色进行朗读等,朗读没有固定的形式,所谓万法无形,老师可以根据上课实际情况及学生的性格特点选取适合学生的朗读方式。也可多种方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例如,组织角色扮演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将文章内容换种方式演绎出来,有助于深化文章的情感体会。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朗读内容,朗诵内容同样也是需要根据学生的识字情况和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朗读兴趣,促进朗读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后期慢慢学习和感悟的,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因为小学生尚在学习认识汉字,部分汉字还是不认识,其次对于文章内容的不了解以及含义模糊等,发挥不出朗读的感情,影响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老师在朗读前引导学生对于不认识的汉字词语分组进行自主查阅并记熟,其次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含义,然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有必要教师可以有感情进行朗读示范,让发挥学生最大的朗读优势,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实施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各种能力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合理地设置朗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来说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重视朗读教学,筛选优秀的作品通过朗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建舜.浅谈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学周刊, 2022(30):109-111.

  [3]黄玉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07):105-105.

  [4]杜萍.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中外交流,2017(41):19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