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0-06 15:58
周文杰
(四川省内江市第九中学校)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持续加快,对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一味地照搬书本,同时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对于正处于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与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在此阶段,老师不但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还必须切实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中学阶段的知识点数量相当的庞大与抽象,部分学生并没有能力很好地满足于这样强度的练习,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意识到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训练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初中阶段数学课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培养对策,以供有关教学人员交流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6-005-01
引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渐渐转化为创新型人才,初中阶段作为承接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中间桥梁,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最为关键的作用与价值,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此阶段应当积极参与相关调研活动,及时根据政策调整相关的教学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初中数学的教学利用得当的话,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这一目的的有效实现与落实。
一、营造课堂氛围,创造思维空间
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地位,老师们要认真抛弃以往占据教学主体地位的传统教育手法,认真把学生的中心地位体现出来,并在此期间逐渐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学校教育工作中也必须以学生为服务主体,通过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以进一步地拓展和训练。
例如,在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一课的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舒缓学生的身心,降低学生的紧张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有一个农民伯伯在自家农场里养了很多家禽,其中鸭子30只、鸡25只、大鹅30只、羊26只、牛4头,这位老爷爷想要统计这些动物的数量,但是不知道如何将这些数据正确且直观的进行呈现,请问大家有没有好的办法帮助这位老爷爷解决问题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讨论并大胆的进行假设,随后讲出自己认为好的办法,教师再将本文中的知识点导入其中,让学生利用统计知识将老爷爷养的家禽进行统计,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氛围之中,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
二、开展教学实践,丰富教学内容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通过书面的知识就可以获得,而是需要教师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核心与丰富,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与思考当中进一步激发自身思维,不断促进其数学运算水平、分析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进而为其数学素养的有效培养铺垫基础。与此同时,数学教师也应当积极跟进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革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1]。
例如,在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二元一次方程》一课的教学开展中,教师便可以切实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展开有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首先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之中掌握学科知识,以常见的购物事件为例,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情境:强强和小红手中有360元需要到超市采购所需商品,在此过程中,强强购买了口罩20袋、消毒液10瓶,小红购买消毒液6瓶,口罩21袋,提问消毒液和口罩的单价是多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教师的层层指导,学生能够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方程式,进一步解出得到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方程式,尝试利用不同类型的解法,进而掌握代入法与消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三、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创新思維
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做到一题多解,在数学知识学习当中,很容易会出现一题多解的状况,但若是学生在解题过程当中仅仅局限于一种可行的方法,长此以往,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会极大的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应当要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例如,在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一课的教学开展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道例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分析与解决,有的学生会利用终点的方式进行分析解决,有的学生则会利用画图的方式找到答案,有的学生会利用勾股定理的知识来进行分析。在具体题目讲解过程中,可以将不同的方法进行例举,让学生进行思考哪种方法更加高效且快捷,也能纠正学生在学习当中所存在的不足与缺漏之处。在数学练习题目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一题多解,从而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推动其创新思维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四、加强生活联系,解决实际难题
众所周知,初中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不仅源于生活,更加服务于生活。为此数学教师应当意识到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积极展开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强化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挖掘与探究生活当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建立起生活化的数学思维,并在研究数学与生活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促进其创新思维与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更好的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难题[2]。
例如,在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有关知识的讲解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实际生活当中的对图形进行收集,如风筝、风扇、窗花等,并对生活中与对称相关的事物进行分析,将其优点与缺点进行融合与整理,并谈一谈自己对对称图形的创新应用。在这样的教学开展中,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小组当中高效的去解决学习任务,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提升具有着关键的意义与价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是一个学生成才成长的至关重要的品质与能力。所以教学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当中,应当积极革新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切实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利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营造优良融洽的氛围,促使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思考与探究当中,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为其后续深入性的发展与进步铺垫基础,也为国家与社会培育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参考文献:
[1]南海燕.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 2021.
[2]辛忠宏.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 明日, 202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