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思考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素养,培养策略
  • 发布时间:2023-11-25 16:43

  徐春红

  (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255000)

  摘要: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不断推进,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建立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具备基本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教师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与引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为学生建立起抵挡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的强有力屏障,为学生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提供法律依据。基于此,本文将从更新教学观念、开展专题教学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家庭教育四个方面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3)10-001-01

  引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强盛的潜在力量。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我国是依法治国的国家,依法治国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教学的重点之一,该课程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于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法治观念素养的培养,将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逐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一、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更新教学观念,将法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明确其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1]。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有法律的内容又有道德的内涵,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师应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不仅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教师要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教师要对法律知识有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法律知识、传授法律意识、分析法律案例。

  二、开展专题教学活动

  在初中教学实现普法教学常态化,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能有效开展普法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教师应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设置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活动,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因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以“法律为我们护航”为例,通过教材学习,使学生知道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的原因,了解法律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四个方面给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同时也要使学生通过对法律的学习和思考,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教师开展以“法律与未成年人”为主题的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拓展教材中的内容[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在生活中,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享受哪些特殊的保护与关爱?(2)未成年人为什么要特殊保护?(3)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问题的逐步深入,能促使学生思考。教师设置小组学习,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针对(3)问题,可以从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未成年人等角度进行回答。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拓展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法律知识,自觉以各种社会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进而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

  三、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大部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总是句句不离教材,脱离了生活的理论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讲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思考角度,搜集一些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穿插到教学中,这样晦涩抽象的法治知识变得更形象化、具体化,课堂氛围也会因为学生兴致高涨而变得活泼有趣,在一个个实时热点的激烈讨论中学生的法治意识逐渐加深,有效推动学生法治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这门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热点事例来引发学生对于法律的思考:“一对夫妻膝下有三个孩子,因为无人愿意为其养老,将三个孩子告上法庭,最终还要依靠法律来强制要求三个孩子支付赡养费用”。以这样的方式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实例的感悟来加强自身的法治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举出一些生动有趣的现实案例,还可以使用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事件,进一步增加他们对法治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法治主题的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体验,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角色,参与到法治事件的决策和执行中,从而提高他们对法治的认识。

  四、加强家庭教育,多方面整合教育资源

  家庭教育往往是在初中阶段被忽略的重要内容,家庭的一言一行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日常发展。因此家长必须积极地为学生灌输法治知识,让学生很早地跟随家长的学习,养成正确的法治意识。因此教师必须积极配合家庭来进行相关内容的铺设与调整,可以运用现代化沟通渠道来帮助家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方便家长在后续与教师一起制定合理的计划,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例如在学习“法律为我们护航”这门课当中,教师可以提前与家长在公众号以及微信上进行相互沟通,让学生在放学之后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内容的复习与巩固。其间教师还可以为家长设计一些实践的小游戏,通过游戏来明白法治意识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在家庭当中收获满满,保证学生的茁壮成长。增强与家庭之间的亲密度,让学生变得更加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法治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将法治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通过更新教学方式和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为学生成长为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正国.浅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4):160-162.

  [2]邓稻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路径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3(04):49-51.DOI:10.14160/j.cnki.13-1259/g4-b.2023.04. 01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