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3-11-25 16:49

  赵小燕

  (青川县沙州镇中心小学校628101)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计算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了基础的计算技能,可以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注重教学策略与常规教学的融合,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还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计算教学策略与常规教学之间的融合,构建出更好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3)10-001-01

  引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上要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并将其与常规教学进行融合,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通过计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计算教学策略与常规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合理运用到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课堂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进行知识讲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这一现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通过鼓励、激励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小组中的学生喜欢的颜色、图案进行设计,并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小组设计的图案有哪些特点、优点等。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使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和喜悦。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找到乐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定“乘车游戏”,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掌握口算技巧,课前教师需根据游戏的内容准备教具,在开展游戏前将每个角色扮演需要的道具发放给学生,如司机佩戴的胸牌、乘车使用的“车票”、买车票使用的“钱币”,可以在胸牌上标记数字,车票中包括计算题内容,有的学生扮演司机,将其安排在指定区域,扮演“乘客”的学生需解答“车票”题目,根据答案找到对应的车辆,教师在倒数数的时候,“乘客” 需迅速排队,未排队的“乘客”视为淘汰,司机需做好检票工作,对上错车的“乘客”进行惩罚,整个游戏充满趣味性,学生在游戏中完成了计算,更在学习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所在。

  三、利用多媒体,展示计算过程

  新形势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数学认知框架。

  例如,关于“简便算法”的部分,大部分学生不懂得简便算法,所以,在计算过程中不管是速度还是准确性都达不到预期效果,网络上有很多非常好的简便算法的教学视频,教师可以精选科学、合理的教育视频给学生播放,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可以学习简便算法,这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意义重大。

  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小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最基础的就是理解概念,所以,教师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理解,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可以从简单的小物品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套数字模型,并且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做,从而加深对数字模型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掌握好数学计算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趣味性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五、开展实物示范教学,加强学生理解能力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还应积极开展实物示范教学,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经验,促使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框架,能够让学生逐渐具备计算能力。例如,教师开展“减法的初步认知”知识教学时,应该先调查学生都喜欢什么样的水果,然后在课前准备好各种水果,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实例问答的设定,让学生思考将一部分水果分发后,还有多少水果在箱子里,如何正确地运用数学运算进行表示。教师可以借助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减法的具体概念,教师还应该运用与生活相接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形成数学理念,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能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计算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每一位学生都喜欢解决生活中他们熟悉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问题,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解决问题,还能激发学生的计算欲望。再如,关于“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内容,学生要通过反复计算获得两点间直线最短的结论。教师可以设计学生回家路线的题目,选择几个学生恒定速度走,并计算时间,第二天回到学校对时间作对比,显示直线回家的学生用时最少,将生活实际和数学教学完美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这样他们会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结语

  在新形势下,随着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策略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探索。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同感,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同时,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结合计算教学内容与常规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计算教学策略与常规教学之间的融合,充分发挥教学策略优势,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霞,陈秀梅.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与常规教学的融合研究[J].教育科学,2018,(01):51-53.

  [2]沈重予.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2): 29-3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